杜尔伯特的火锅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杜尔伯特的火锅
文章图片
杜尔伯特的火锅 。
□任青春
黑龙江冷得早 , 秋天一过 , 冬天就来了 。 开始寒气袭人 , 农历九月末就进入取暖季 。 到了立冬 , 就冰天雪地了 。 冬天吃什么最可口?许多黑龙江人都会选择火锅 。 你如果吃火锅喜欢涮羊肉的话 , 就推荐你去杜尔伯特吃火锅 。
在杜尔伯特 , 无论是火锅店还是家庭 , 习惯上都是喜欢吃蒙古族火锅 , 蒙古族火锅与众不同 , 既不麻辣 , 也不涮品繁多 。 就是体现一汤一肉 , 蒙古人把吃火锅叫涮羊肉 。 清水锅底 , 不加任何佐料和调味的东西 , 水开了就下羊肉 , 蒙古族汉子通常都是喜好吃又大又厚的羊肉片 , 吃得实惠 。 因此当地人管涮羊肉叫“硬剋硬” 。
也有不喜欢涮羊肉火锅的人 。 涮品千奇百怪 , 比如涮毛肚的、海鲜的、青菜的、猪骨的、牛骨的、菌类的 , 甚至还有涮野味的 , 天上飞的 , 地上跑的 , 水里游的 , 莫不尽收锅底 , 一网打尽!蒙古族人认为那样就把火锅变成了“大杂烩”、“乱炖” , 结果味道串了 , 感觉也没有了 。 即使是涮羊肉也有讲究 , 不能纷乱不已 , 手切的羊肉薄厚不均 , 什么部位的都有;此外还有冻肉 , 一卷一卷的 , 被火锅店称之为“冻卷” , 最薄的甚至比葱皮还薄 , 别说入口 , 入锅基本上就化了 , 根本没有口感可言 。 杜尔伯特人传统火锅就是清水煮羊肉 , 一对一 。 羊肉必须是新杀的 , 不能吃冻肉 , 没有新鲜肉宁肯吃别的 。 第一锅先下点羊胸口(羊排肉) , 肥瘦相间 , 把白水煮出油腥 。 蒙古族人讲究羊胸口是待客的上等品 。 以后就随便了 , 羊前槽、上脑、后腿、腔骨肉 , 甚至羊脸肉 , 都行 , 有点脆骨肥肉、带点筋头巴脑都没问题 。 就这一汤一菜 , 锅里既不下青菜也不下别的 。 一锅肉吃下肚后就要开怀畅饮 , 尽兴方休 。 汗出透了酒也喝好了 。
据史料记载 , 火锅源自于蒙古族 , 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
相传南宋年间 , 忽必烈率军远征大理 。 有一次作战的间歇时间 , 忽必烈下令部下杀羊 , 埋锅造饭 。 部下开始杀羊 , 忽有探马来报 , 说大理的军队正在向这边进发 。 忽必烈一听急了 , 大块煮肉显然是来不及了 。 他吩咐部下把羊肉改成薄薄的肉片 , 下到锅里涮一下就捞出来 , 让军士们吃 , 暂且充饥 。 军士们按照他的吩咐去做了 , 很快就填饱了肚子 , 然后投入到战斗中 。 那场战斗之后 , 军士们都回味着那匆匆忙忙吃过的羊肉 , 不及往常大块羊肉那么抗口 , 但却别有一番滋味 。 很想再吃一次 。 忽必烈也一样 , 他经常让人给他煮这样薄薄的羊肉吃 。 因为是在锅里涮一下就吃 , 所以忽必烈亲自命名 , 就叫“涮羊肉” 。 元朝建立后 , 涮羊肉大为普及 , 皇上吃 , 嫔妃吃 , 匠人和宫女也吃 , 蔓延到了王公大臣府里 , 甚至悄悄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
后来又发明了麻辣火锅 。
据说元朝宫廷里吃火锅盛行 。 但吃法比较单一 , 就是水煮羊肉 。 久而久之宫里人就腻了 。 有的王爷想换换口味 , 想吃辣的 。 有位皇帝喜欢与嫔妃们同桌吃火锅 , 但他吃辣的女眷吃不了 。 有理解主子手又巧的能工巧匠发明了鸳鸯火锅 , 把火锅从中间隔开 , 一面是麻辣的另一面是清水的 , 皇上与嫔妃各取所需 。 这种吃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
杜尔伯特的火锅】冬天又到了 。 如果想吃涮羊肉 , 就去杜尔伯特草原 , 亲口品尝一次当地的涮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