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的饺子浓浓的爱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热热的饺子浓浓的爱
文章图片
热热的饺子浓浓的爱
文章图片
热热的饺子浓浓的爱
文章图片
热热的饺子浓浓的爱
文章图片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远流长 , 这饺子中有美味 , 有亲情 , 有传统 , 有坚守
吃饺子那些事
周末晚9时 , 侄女打过来视频电话 , 3岁多的侄孙小橙子奶声奶气地问我们好 , 还说明天想过来吃饺子 。 爱人高兴地一口答应说 , 明天等你们来吃猪肉莲菜饺子 。
第二天一大早 , 我就跑到超市挑了莲菜 , 又买了最好的中腰肉 。 回到家时 , 妻子已经和好面 。 我们就开始一起剁肉 , 洗莲菜剁莲菜 , 剥葱切葱 , 调馅 。 调馅是个技术活 , 一般是妻子调 , 我打下手 。
快中午时 , 侄女和小侄孙来了 , 我们一起开始包饺子 。 我的擀皮技术是非常好的 , 擀的皮圆圆的 , 中间厚周边薄;速度也快 , 一个人擀皮能供3个人包 。 其实我的擀皮技术是妻子教的 , 但她的擀皮技术远不如我 。 妻子是包饺子的高手 , 她拿起一张饺子皮摊在左手掌心 , 右手拿勺子挖一勺饺子馅轻轻倒在饺子皮上 , 左手掌微微往中间一合 , 右手把两边的饺子皮往紧一揪 , 捏合在一起 , 最后用虎口使劲一挤 , 一个漂亮的饺子就捏成了 。 小侄孙自己也包了好几个 , 看起来还可以 , 就是馅比较少 。 个把小时 , 我们就包好了百十个饺子 。 饺子煮好用笊篱捞出分放在饺子盘里 , 稍微凉一凉 , 我们蘸上醋开始吃饺子 , 小侄孙吃得真叫香 , 还说过几天还要吃 , 我乐呵呵应着:“马上就是冬至了 , 你们到时候一定过来!”
我突然就回想起我们家这些年吃饺子的那些事 。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 , 我们老家夏县很少吃饺子 , 一般是吃馄饨 。 那个时候 , 由于父母勤劳 , 我家每年都能按时从生产队领上粮食 , 还能分得些现金 。 所以 , 每当过年的时候 , 母亲总会在除夕夜就开始准备猪肉白菜馅 , 赶在零点之前包好馄饨 , 待到正月初一早上吃馄饨臊挂面 。
到后来 , 我和大哥结婚后 , 我们两家过年的时候轮流回家 , 陪父母过年 。 轮到我们回家的时候 , 一般都是妻子调饺子馅、和面 , 我们家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夜饭吃饺子 , 大年初一吃饺子 。 大年初二招待亲戚们和姑娘女婿还是吃馄饨臊挂面 。 这是一年中一家人团聚的时刻 , 总让人感到愉快 , 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
到了2005年 , 侄女从天津大学毕业来到太原工作 , 由于大哥他们不在太原 , 所以侄女就经常来我家里 。 我们家时不时就吃饺子 , 以至于后来嫂子说侄女告诉他们这几年在二爸二妈家吃的饺子比她之前20多年吃的饺子都多 。 现在侄女有时间也经常来家里吃饺子 , 带着同样爱吃饺子的小侄孙 。
侄子有好几年时间也是基本吃住都在我家 , 饺子自然也没少吃 。 到后来结婚后 , 吃完饺子走的时候还要把剩下的饺子都带回去做煎饺 , 说好吃得很 。
再后来 , 我两个妹妹的3个孩子 , 妻子娘家的6个外甥(女)、侄子在太原念大学 , 也经常来家里吃饺子 。 这一顿顿的饺子 , 拉近了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 增进了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
母亲去世后 , 每次我回家 , 总会给父亲包顿饺子 。 去年父亲病重 , 我在家照顾父亲 , 就在父亲去世的前几天 , 我和小妹还给父亲包了一顿猪肉莲菜饺子 , 父亲吃了10个饺子 。 虽然包一顿饺子 , 从买菜、洗菜、切菜 , 买肉、剁肉、拌馅 , 和面、擀皮、包饺子 , 烧水、下锅煮、捞出 , 剥蒜、捣蒜、调蒜醋 , 整个过程下来是非常烦琐和麻烦的 , 但当我看着老父亲一口一个饺子 , 吃得那个香啊 , 还不时对小妹说:“这些年过年时我住你二哥二嫂家 , 他们经常给我包饺子吃 , 你二哥会包饺子” , 这个时候 , 我心里是满满的高兴、满满的幸福 。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原来人生的幸福竟是如此简单 , 那就是亲手为老父亲包顿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