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后,12岁少女几乎将头发拔光

发现女儿小婷的头发逐渐变得稀疏 , 林玲不免担忧起来 。
"怎么掉发这么严重?"林玲帮12岁的女儿把仅剩不多的刘海 , 连着后面的长发一起扎成马尾 , 心里的疑问久久不散 。
听闻亲友有熟人在广州一家医院工作 , 家住汕尾的林玲思前想后 , 带着小婷到医院看病 。
医生的话彻底惊醒了她:"这不是掉的 , 是拔的 。 "
父母离异后,12岁少女几乎将头发拔光】林玲不相信 , 小婷也不承认 。 经过商量 , 林玲离开了诊室 , 留给小婷和医生单独沟通的空间 。 小婷这才肯定了医生的说法 。
父母离异后,12岁少女几乎将头发拔光
文章图片
01
控制不住拔头发
回到家 , 林玲按照医生的分析 , 果然在女儿床底下发现了一团团互相缠绕的黑头发 。
"看到这么多头发 , 我真的很担心 。 "林玲的心揪得厉害 , 她不明白女儿为何做出这样的举动 。
林玲一心想着要送女儿去省内的大医院治疗 , 为此她不得不连打几份工 。 在挣钱为女儿看病的间隙 , 她也曾带着女儿去看过营养科、皮肤科的医生 , 均被告知并无异常 。
两年来 , 小婷的情况并无多大改善 。 她出门经常戴着鸭舌帽 , 但把帽子取下来后 , 头顶上几处秃着的地方清晰可见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小婷遇到了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的医护人员 。 经过一番了解、检查、远程会诊 , 她被明确诊断为拔毛障碍 , 即拔毛症 。
父母离异后,12岁少女几乎将头发拔光
文章图片
医学界将患者拔出毛发、造成明显毛发减少的特征称为拔毛症 ,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诊断手册中 , 拔毛症被定义为冲动控制障碍 。 早前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 拔毛症的终生流行率约为2.5% , 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更常见 。
有研究指出 , 拔毛症的病因多样 , 比如学业压力、不健全的亲子关系、害怕孤独等皆容易造成潜在焦虑与忧郁的心理动力 , 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 。
02
过分在意家庭变化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欧婉齐主管护师欧婉齐表示 , 在门诊中拔毛症虽不如焦虑、抑郁症常见 , 但得这个病的患者也并不少 。 大部分拔毛症患者处于未成年阶段 , 当出现不安全感时 , 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状态 , 通过拔毛发进行缓解 , 类似于幼儿爱啃指甲的行为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认知逐渐转变后 , 患者通常可以自行控制拔毛的行为 , 甚至使该行为消失 。
因此 , 小婷这种难以抑制的拔头发行为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治疗 , 暂时无需选择药物治疗 。 建立信任后 , 小婷慢慢地对欧婉齐敞开了心扉 , 事情缘由浮出水面 。
出现拔头发行为的那一年 , 小婷爸爸、妈妈的婚姻宣告破裂 。 经过协商 , 林玲带着小婷在县城里租了一个房子住 , 小婷的爸爸则带着她的弟弟妹妹到另一个城市组建了新的家庭 。
原本的五口之家被一分为二 , 作为母亲的林玲只有拼命赚钱 , 才能养活自己和女儿小婷 , 因此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 , 常常半夜才能归家歇息 。
父母离异后,12岁少女几乎将头发拔光
文章图片
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婷独自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 。 她常常陷入到残酷的家庭变动现实里 , 极其在意周遭这一切的发生:为什么爸爸不要我?为什么弟弟妹妹要跟爸爸生活 , 不能跟我和妈妈一起生活?
孤独、低落、不开心等种种情绪围绕在她脑海里 , 烦躁的心情一点点吞噬着她的理智 , 于是 , 她开始了第一次拔头发 。
拔毛症的患者在拔出毛发前会产生焦虑和不安感 , 但拔除后会感觉到轻松、满足或是快感 。 小婷的拔头发行为就在这样的情绪变化下 , 变成了一个不易察觉的习惯 , 直至她妈妈林玲发现异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