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二 )


急诊医学中心的救治工作越来越严重 , 医生要同时兼顾危重症疾病的抢救及新冠疫情下各类复杂病症的处理 。 但是 , 乐观积极的精神早已注入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的心中 , 激励着他们不断战胜困难 , 奋发向前 。
在姜笃银坚定乐观的影响下 , 全科医护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护佑健康 。
“有同事倒下了 , 自然有其他人顶上来 。 ”
“病人多 , 处理不完我们坚决不下班 。 ”
“这样的特殊时期 , 我愿意舍小家、顾大家 。 ”
……
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回答 , 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振臂高呼 , 无不彰显着急诊白衣天使们的使命与担当 。
实际上 , 三年前新冠疫情发生之初 , 姜笃银已经带领一百四十多名医护人员开启了一级战备模式 。 1100余天中 , 他们日夜坚守在门诊、抢救室、留观室、EICU、亚重症病房 , 连续奋战 , 扮演着侦察兵、扫雷兵、排头兵的角色 。
24小时待命 , 随时备战各类急救任务 。 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 都诠释着急诊人的责任担当和专业素养 , 常常来不及记录 , 也没有时间回忆 , “即使再多的艰难险阻 , 也无法抵御一个乐观积极团队的凝心奋发 。 ”姜笃银说 。
披荆斩棘勇过难关 , 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
这一夜 , 是45岁的急诊医学中心护士长王兴蕾熬的第三个大夜 , 她已经连续48个小时没有合眼 , 在科室里驻守了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 。
从11月初的闭环管理到近期的政策优化调整 , 王兴蕾一直驻扎在科室 , 担当着“大管家”的角色 , 大到科室的人员调配、护理管理 , 小到“戴手套也要手消”“注意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分距离、分房间错时用餐”等 , 都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 她常常忙到没有时间吃饭、睡觉 , 她必须将自己的时间捏碎、拉长 , 才能处理完每一项工作 , 确保整个科室上下的正常运转 。 24小时电话不停已经变成她工作的常态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文章图片
“护士长就像是我们的主心骨 , 只要看到她在 , 我们就觉得有力量 , 还能坚持 。 ”护士们说 。
急诊科作为开放性的窗口科室 , 防疫工作落实起来本就困难重重 , 又正值疫情期间病人激增 , 急诊医护人员们不得不全员加班 , 但是没有人抱怨 , 连上七八个夜班也是常态 。
11月疫情以来 , 医院实行“早快准稳细实”方针和网格化、模块化管理 , 科学精准预判、提前做好备用方案 , 为科室防控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
11月22日 , 开始落实门诊二楼A区改为临时抢救区的应急预案 , 包括预检分诊系统的安装、抢救设备的放置、人员的安排等 。
11月26日 , 急诊复苏室接诊一名阳性患者 , 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 , 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封闭消杀 , 但同时“24小时不停诊”的上级指示也必须执行 。 王兴蕾和住院总医师薛涵冷静安排预案A组人员负责剩余病人转运及环境消杀工作 , B组人员立即启用门诊二楼A区开诊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文章图片
当天夜里 , 在仅能容纳一名患者的临时抢救间内 , 王兴蕾和同事们先是抢救了四名心梗患者和十几名普通患者 , 还没等喘口气 , 一名来自青岛的急产产妇来不及去产房也被送到科室 , 医护人员只能把诊室改造成临时产房 , 帮助产妇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 。
尽管临时启用的急诊门诊有诸多不便 , 但急诊医护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 , 齐心协力 , 让每一位患者均得到了妥善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