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新冠疫情下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 , 如同一本人间万象书 , 记录了催人泪下的生离死别 , 医患共度的艰难时刻 。 这里面 , 有不为人知的深情 , 有情真意切的故事 , 有健康的渴望和生存的勇气 , 也有医务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和温情守护 。
每一天 , 他们都化身为生死场上的主角 , 投身到抢救生命的战斗中 。 这些忙碌的时光 , 承载着他们与生命、健康的对话 , 与死神对峙、赛跑的故事 , 更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他们散发的光与热 , 希望与坚强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文章图片
24小时待命 , 冲锋在昼夜颠倒的日子
在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姜笃银的脑海中 , 早已经没有了黑夜和白昼的概念 。 他对于时间的划分 , 只依据一个原则 , 那就是科室病人的情况:只有病人少、情况好 , 他才会下班休息 。
2022年11月起 , 急诊医学中心的患者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 疫情高峰时 , 工作量成倍增加 , 仅11月份 , 科室就接诊患者7170人次、抢救室新入563人次、留观室总观察2089人次 , 每日平均接诊300余人次 。 这意味着 , 新冠阳性减员的情况下 , 要想保证每一位病人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 , 医护人员必须要付出数倍的努力 。 每天每个人都面对着生命的力 , 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
11月16日起 ,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入紧张时刻 , 和往常一样 , 作为急危重症救治的最前线 , 急诊医学中心承受的压力更重 , 作为一名拥有16年急诊管理经验的“老人” , 姜笃银深知 , 这是一场与新冠病毒证明对决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文章图片
一层层指示、一道道要求传达下来 , 执行下去 , “一定”“务必”“严格”“杜绝”成为科室工作群的高频词汇;“早发现”“妥善处置”“每日早8晚6汇报”“加强危重患者收治 , 提高抢救室利用率” , 尽管已是常规要求 , 每天还是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 。
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 , 感染新冠的阳性患者迅速增多 , 12月4日医院部署急诊亚重症病房调整为缓冲诊疗区 , 专门收治阳性患者 , 科室紧急召开科务会 , 制定诊疗流程与措施 。 面临值班的严峻情况 , 张乾医师第一个主动申请到最危险区域 , 在最艰难的时刻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 住院总张亮、薛涵、于杰滨马不停蹄地安排患者进入相应诊疗区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 请示-汇报-再请示-再汇报 , 协助患者尽快入住 , 抢救室、诊疗区、留观室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
尽管各科室已经在尽最大努力收治病人 , 但因医护减员严重 , 急诊危重病人多 , 造成病人在急诊医学中心积压严重 , 工作异常艰难 。 抢救区、缓冲诊疗区、留观室共有70张床位 , 但仍然需要不断加床 。 12月17日15时 , 急诊医学中心留观室满床 , 缓冲诊疗区27个病人 , 抢救室22个病人 , 还有许多在走廊上等待就诊的病人;18日15时 , 科室有35个急危重症病人;19日早8时 , 抢救室有22个病人 , 缓冲诊疗区有25个病人 。 这些病人 , 绝大部分都是需要收住院的急危重症患者 。 急诊各个区域床位全面告急 , 救治压力可想而知 。 医院紧急调度各科室人员支援 , 急诊医学中心六十多名医护人员刚刚退烧又迅速投入战斗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刚退烧就投入救治一线
文章图片
“不论什么情况 , 救人都是第一位的 , 有任何困难 , 24小时随时找我!”这是姜笃银跟同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 这句听起来质朴无比的话 , 却成为大家的一颗定心丸 。 “我是军人出身 , 军人就是要出现了情况立即往上冲 , 不谈条件 , 不讲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