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委“十四五”发展规划:115项优先发展领域、19个学科重点支持方向

国家基金委“十四五”发展规划:115项优先发展领域、19个学科重点支持方向
文章图片
学科发展战略
依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 , 按照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构筑资助布局 , 夯实学科发展基础 , 打破学科交叉壁垒 , 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
生命与医学板块主要由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等组成 , 着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 , 在不断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 , 加强临床医学和农业科学基础研究 , 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
-生物学:围绕生物的生理、生化、生殖、发育、遗传、进化、变异、合成、代谢以及与外界环境的互作等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系统性研究 。 到2025年 , 促进我国研究整体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人口健康与生态文明提供科技创新源动力 。
“十四五”期间 , 重点支持生物重要性状与环境适应 ,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 病原微生物致病及与宿主互作 , 细胞命运可塑性与器官发生、衰老、再生和再造 , 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物信息流 , 认知和感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跨时空、跨尺度生物分子事件探测与解析 , 生命体的精准设计、改造与模拟等前沿方向;强化重要生物资源的收集、分类和评价 , 生物大数据管理及共享、分析与挖掘等;扶持动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传统学科 , 加强物种分类、运动生理、生物仿生与人工智能等薄弱方向 。
-医学:立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策略 , 强化源于临床科学问题的临床与转化研究;加强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大力促进学科交叉 , 推进医学诊疗核心技术突破 。 到2025年 , 完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机制 , 实现若干重大疾病诊疗核心技术突破 , 取得传统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基础研究中的突破 , 在多个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 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 。
“十四五”期间 , 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的代谢紊乱、免疫异常、微生态失衡等共性病理机制及防治研究 , 肿瘤发生与演进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 , 重大慢病病因、致病机制及预防干预 , 新发和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新型防控与诊疗策略 , 脑发育与功能异常与脑重大疾病的关系及诊治策略 , 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新方法 , 人类生殖健康、生育障碍及出生缺陷的发病机制与防控新技术 , 儿童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早期防控 , 中医药学防治疾病的症候表型与整体疗效评价 , 创新药物、生物治疗、物理诊疗的新理论、新策略、新技术与新方法 , 基于医学大数据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疾病防、诊、治新技术等领域 。
“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115项)生命与医学相关
“十四五”期间 , 积极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发展方向 , 鼓励探索和提出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 , 促进科研范式变革和学科交叉融合 。 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从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出发 , 凝练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 。
24.免疫与神经化学生物学围绕免疫学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 重点关注小分子(包括金属离子)介导的免疫调控与干预 , 为开发原创性的基于小分子的免疫诊疗技术提供支撑 。 针对神经行为的化学生物学本质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原因 , 重点关注化学探针和标记技术、原位实时观测技术、结构生物学技术 , 促进神经性疾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