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幸福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时

小山村里的“幸福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时】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晨昏渺渺 , 河水清浅 , 拥山而眠 。 大片的绿在视野间无限拉长 , 竹海翻涌 , 凌冽的竹香萦绕鼻尖 , 依稀带着露水的清冷 。 凝望这片土地 , 柏油路、毛竹林、篱笆墙、柿子树、清水塘、桥下洞……天空湛蓝 , 远处一头老牛在村民的牵引下向村口走去 , 旁边不远的联三村委会办公楼上飘着红旗 。
小山村里的“幸福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时
文章图片
美丽乡村一景 。 刘金秋供图
板石岭上的长青松树不落根叶 , 红枫、竹叶、丹桂早已落尽 , 满地枯叶在秋冬的天气里被催干水分 , 行人踩过落叶留下一串“咔嚓”在脚后响起 。 探进板石岭的平地 , 一堵堵青白篱笆墙伫立在稻田的不远处 , 这里是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的宝地 , 篱笆墙里的村民凭着这些年来的勤奋和好政策 , 住进了砖瓦房、小高楼 , 安上了高压电线与网线 , 铺出了一条平整的柏油路 。
小山村里的“幸福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时
文章图片
美丽乡村一景 。 刘金秋供图
历史拂晓 , 寻声追迹 。 这片缤纷异彩的土地 , 留得住这世间最美的秋景 。 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 铭记着战争年代浴血抗争的勇士 。 锡铂山脚下 , 红墙黑瓦 , 飞檐翘角 , 李家发烈士纪念馆自落成后便参观者络绎不绝 , 成为面向人民群众 , 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的基地;千年的古桂落下金黄 , 踩着沙沙作响的小路 , 谭震林的旧居就坐落在板石岭密林深处 , 保存完好 。 万亩竹海在风中微微摇曳 , 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人们看到历史走过的足迹 , 将红色故事触达人们心底 。
小山村里的“幸福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时
文章图片
美丽乡村一景 。 刘金秋供图
家发镇依托历史底蕴 , 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 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 , 让年轻的一代代人体味过去的烽烟 , 燃起内心的共鸣 , 看到抗战的意义 , 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播种下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
人文为魂 , 山水乃形 。 仰看群山叠翠 , 峰谷蜿蜒;俯看村舍畦田 , 炊烟袅袅 。 秋冬时节 , 稻田里的农忙已经结束 , 菜园里依然绿意盎然 , 蔬菜们紧紧挨在一起 , 看起来生机勃勃 。 有老农悠悠然地挑着扁担 , 来到河边挑水浇菜 。 “搁以前哪能放心用河里的水哦!现在水都干净了 , 用着放心 , 种的菜长势也好 。 ”村民如是说 。
小山村里的“幸福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当时
文章图片
美丽乡村一景 。 刘金秋供图
近年来 , 家发镇在交出最美“绿色”答卷上持续撰写着、努力着 , 以生态为基 , 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 以“10+3”项暖民心行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山洪沟治理等为枝 , 团结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 , 心往一处想 , 大力推进村容村貌、农村垃圾与污水治理的整治工作 , 下定决心改善河道生态 , 让岭下风光旧景换新颜 , 青绿随处可见 。
另外 , 家发镇也借着板石岭的“千年丹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契机向世人展示着这座红色小镇独有的文旅情怀 。 溪田露营地等项目的落地 , 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带动周围群众致富增收 , 让农文旅赋能乡村 。 在这里 , 山水与人文 , 自然与历史交相辉映 , 既是生态的共赢 , 又是精神的归宿 。
千百年前的丹桂树在这里向下扎根 , 而今这里的干部与群众在这里向上发展 , 家发镇晚上的灯火闪烁万千 , 篱笆墙上的斑驳棱角折射着墙里的人影晃动 。 摄影机从板石岭往下俯瞰 , 岭下的群火闪耀照亮了篱笆墙里的幸福苑 。 (刘金秋、魏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