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面对布洛芬之父,吴以岭院士会不会自惭形秽?

中药|面对布洛芬之父,吴以岭院士会不会自惭形秽?

文章图片

中药|面对布洛芬之父,吴以岭院士会不会自惭形秽?

文章图片


布洛芬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 其显著的止痛、抗炎作用 , 将无数饱受痛经、牙痛、关节炎等困扰的人们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 。
与布洛芬的知名度相对 , 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研发者 , “布洛芬之父”斯图尔特·亚当斯的名字 。

【中药|面对布洛芬之父,吴以岭院士会不会自惭形秽?】其实斯图尔特·亚当斯绝对是值得人类永远铭记的名字 。 他1923年出生于英国北安普敦郡 , 其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 , 并不富裕的家庭没有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 。 16岁时他就辍学在一家叫Boots药店做学徒 。
这份工作意外地成为他的一个人生转折 。 在学徒期间 , 斯图尔特开始对化学和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 最终他再次踏上了求学之旅 , 先拿下了诺丁汉大学药剂学学位 , 后又在利兹大学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 。
到1952年 , 斯图尔特29岁重新回到Boots公司 。 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门店的学徒 , 而是该公司的科研人员 。
在1950年代 , 阿司匹林已作为止痛药流行 , 但它经常需要大把大把地服用才能止痛 , 我们在看当时的美国西部片里经常有相关镜头 , 而大量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同样很高 。 斯图尔特选择从阿司匹林入手反复合成不同的化合物来测试效果 , 十年里测试了超过600种化合物 。 有时斯图尔特甚至亲自充当小白鼠服下未确定效力的药物来测试其效果 。
经历无数次希望、失望的循环 , 几百种化合物测试通通失败 。 也许是苍天不负有心人 , 一次宿醉竟无意间打开了成功之门 。
斯图尔特在一次宿醉后头痛难耐尝试服用了600毫克刚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对异丁苯丙酸(布洛芬的主要成分) , 发现这次的效果远比之前的尝试都要好 。 兴奋之余斯图尔特立即和团队一起乘胜追击 , 对异丁苯丙酸很快通过了临床试验 , 并展示出了很小的副作用 。
1962年 , 对异丁苯丙酸(布洛芬)被授予专利 。 1969年 , 布洛芬在英国获得处方药许可 。 之后的十几年 , 布洛芬之名开始渐渐普及到世界 。 1983年 , 布洛芬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得到普及 。 而后 , 布洛芬的名字因其便宜的价格和快速的镇痛作用渐渐传遍世界 。 如今 , 每年都有许多不同公司、不同品牌 , 生产出近2万吨的布洛芬 , 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疼痛的缓解 。
斯图尔特·亚当斯在获得布洛芬专利之后 , 即将其配方公诸于世 , 任何国家任何药厂 , 都可以用这个配方分子式 , 制造布洛芬作为产品出售 。
斯图尔特·亚当斯对专利的无私授权 , 至少损失了数十亿美金的收入 , 否则 , 就凭这一个药物 , 他可以建立起一个巨型跨国药企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本来可以唾手获得暴利却毅然放弃药品专利的行为在西方现代社会并不是孤例 。
2019年1月30日 , 斯图尔特·亚当斯先生在95岁高龄时仙逝 。
去世前 , 他并没有什么财富 , 他和他的两个孩子、六个孙辈 , 都过着平凡、普通甚至有点寒酸的生活 。
斯图尔特·亚当斯先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药物的研究 , 他曾被授予大英帝国OBE勋章 , 他本人是一位“以身试药”的伟大研究者 , 他以自身十年枯燥繁复的科研付出为人类带来了副作用极小的镇痛希望 。 而即使在离开世界后 , 他的研究成果依然继续服务着全人类 。
无疑的 ,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 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 一个高尚纯粹的人 ,这位药神般的人物 , 造福了全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