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直击:这里的压力太大了!

中工网采访人员王天玥
战前准备工作
早晨6:30 , 李辛素的手机闹铃会准时响起 。 从医院值班室的单人床上醒来 , 她先把值班室消杀一遍 , 然后摘下口罩、洗脸刷牙 , 活动一下身体 , 让僵硬的关节舒展开来 , 简单地吃点东西 , 然后就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
“‘新十条’后 , 发热门诊爆满 , 夜里都还有人在排长队 , 医生好多也不幸‘中招’ , 医院不得不从各科室抽调有处方权的医生过来 , 我就是其中一个 。 ”53岁的李辛素是山西大同中医医院(当地三甲医院)心外科的主任医师 , 她边忙着手里的工作 , 边向中工网采访人员介绍:“原本医院的安排是一个科室上下午两个医生轮流出诊 , 但是同事也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 。 现在 , 就我一个人!”
处在感染峰值前后的城市里 , 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
作为发热门诊的一名医生 , 李辛素严格按照医院感染办的要求 , 穿三层防护服 。 “最里面一层是一次性医用外科防护服 , 通常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外科手术穿的绿色防护服 , 然后是一层蓝色的防护服 , 最后在外面套上‘大白’ 。 ”李辛素熟练地重复着每天的固定动作 。 “我年纪大了 , 穿脱有些慢 , 所以会比其他人早起一会穿好 。 ”防护服穿好后 , 还要戴N95口罩和面屏 。
因为防护服都是一次性的 , 穿脱即失效 , 为了避免浪费 , 李辛素及科室的医生都是在穿戴之前进食进水 。 “鸡蛋、牛奶保证蛋白质摄入 , 面包的淀粉保证糖类摄入 , 而且袋装食品可以消杀 , 相对安全一些 。 (我们)不会吃很多 , 加上还有鸡蛋(可以支撑久一点) , 也减少去厕所的次数 。 ”李辛素说 。
7点左右 , 穿戴好所有防护用具的李辛素出诊了 。
身处“压力最大”的部门
12月7日 , “新十条”防疫政策发布 。 各地医院响应 , 陆续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 , 并与普通门诊隔开 。 发热门诊刚一设立 , 就出现爆满的情况 , 成了医院“压力最大”的部门 。
“病人有需求 , 而且发热门诊每天人满为患 , 好多病人半夜就开始在外面排队 , 走廊里也都是病人 。 有时候我们也很心疼他们 , 好多人给家里老人来排队 , 天气越来越冷了 , 年纪大了的人经受不住 。 我们就想着快一点 , 能多看两个病人 。 ”李辛素说 , “病人很多 , 同事陆陆续续也在生病 , 有时候想想外面的那些安保人员、护士更辛苦 , 还有配药人员……好多人需要中成药 , 有的还要煮药 , 需要有人时刻盯着 。 我们还只是坐诊 , 他们几乎全天24小时都在为病人服务 。 ”
在医院工作 , 每天都在直面各种各样的病人 , 尤其在门诊 , 在这种特殊时期会遇到更多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病症的患者 。 “我已经在医院轮值十多天了” , 李辛素表示 , “每天要接诊很多病人 , 看着难受的患者、疲累的同事 , 真的希望大家都快点好起来 。 ”
发热门诊直击:这里的压力太大了!
文章图片
凌晨 , 药房的工作人员还在为大家抓药、配药 。 (受访者提供)
院办通知我:延长接诊时间
大量涌入的发烧患者导致医疗物资紧俏、医护人员短缺 。
发热门诊直击:这里的压力太大了!】“可能哪天早上醒来 , 就得知某某同事‘阳’了 , 需要你顶班” , 李辛素说 。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在岗医护人员的数量 , 李辛素所在的医院要求全体医护人员随时待命 。 普通就诊区和发热门诊区隔离开 , 从发热门诊撤出的医护人员也需要进行自我隔离 , 如果出现情况 , 普通就诊区的医生需要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