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发烧的时候,为什么建议体温到了38.5℃,再吃退热药?

脑肿瘤|发烧的时候,为什么建议体温到了38.5℃,再吃退热药?

文章图片

脑肿瘤|发烧的时候,为什么建议体温到了38.5℃,再吃退热药?

文章图片

脑肿瘤|发烧的时候,为什么建议体温到了38.5℃,再吃退热药?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 , 她在感染奥密克戎病毒之后 , 典型症状就是发烧 , 让她非常不舒服 。 她买了退热药 , 但是医生建议她等体温到了38.5℃时再吃 。 她有些不明白 , 发烧太难受了 , 如果体温没达标 , 就不能提前吃药吗?
华子告诉她 , 医生建议在38.5℃时再吃退热药 , 是为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因为发热是对人体有益的保护机制 。

一、我们为什么会发烧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体温调定点 , 控制着人体温度 , 维持体温恒定 。 但受到病毒感染之后 ,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动员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行攻击 。 这些细胞在与病毒作战的同时 , 还会释放各种炎性因子 , 刺激环氧化酶产生前列腺素 。
中枢系统中的前列腺素释放增多后 , 会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移 , 体温就会升高 。 免疫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 , 就是内源性的热原物质 。 某些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 , 还会带来外源性的热原物质 , 也会导致体温升高 。

二、发烧是人体的保护机制人体免疫系统依靠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 但免疫细胞需要及时赶到被感染的患处 , 才会发挥作用 。 也就是说 , 免疫细胞移动速度的快慢 , 决定了免疫功能的强弱 。 而体温 , 对免疫细胞的移动速度有非常大的影响 。
免疫细胞中有一种热休克蛋白90(hsp90) , 当hsp90被大量表达在免疫细胞的细胞膜上时 , 可以极大地增加免疫细胞的移动速度 。 但只有当人体发热达到38.5℃的时候 , hsp90才会被大量表达 。

也就是说 , 在正常体温 , 免疫细胞只是“跑步前进” , 但是当体温到了38.5℃的时候 , 免疫细胞就坐上了“跑车” , 可以飞速赶往感染部位 , 使免疫力得到大幅增强 。 而且hsp90一旦被激活表达 , 即使体温再次降低 , 其活性也能维持2天左右 。
当人体发热达到38.5℃持续6小时以上时 , hsp90就会被完全激活 。 此时再使用退热药物降低体温 , 也不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 也就是说 , 发热是人体的保护机制 , 可以大幅增强免疫力 , 所以医生会建议让体温升上来之后再退热 , 而不提前用药抑制体温升高 。

三、退药治疗的目的是让我们舒服一些在感染病毒之后 , 免疫系统需要时间产生特异性抗体后 , 才能完全清除病毒 , 这段时间大约需要7~10天 。 人类目前的药物不能直接杀死病毒 , 也无法缩短病程 。
我们要明白一件事 , 退热治疗并不能帮助我们打败病毒 , 但可以让我们在打败病毒的过程中更舒服一些 。 如果不是感觉很难受 , 也可以不用退热药物 。 只要体温没有高于40℃ , 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不过在发热的时候 , 机体的消耗增加 。 所以体质弱、年龄大、基础疾病较重的人 , 对发热的耐受程度低 , 也可以提前使用退热药物 , 不必苛守38.5℃的体温值 。

【脑肿瘤|发烧的时候,为什么建议体温到了38.5℃,再吃退热药?】总结一下 , 医生通常建议体温达到38.5℃后才使用退热药 , 是因为发烧是人体的保护机制 , 在体温达到38.5℃之后 , 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 , 帮助我们更快地痊愈 。 我是药华子 , 欢迎关注我 , 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