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博士确诊后去世:高热惊厥,这个救命动作,所有人都得学

32岁博士确诊后去世:高热惊厥,这个救命动作,所有人都得学】想了很久 , 局长决定还是跟大家谈谈这件事 。
王腾博士 , 32岁 , 于2022年12月13日凌晨去世 。
王博士发现自己有了症状后 , 为了不传染妻子和孩子 , 独自去另外一套住宅自我隔离 , 却没想到没挺过这一关 。
32岁博士确诊后去世:高热惊厥,这个救命动作,所有人都得学
文章图片
这是近期放开后 , 公开报道的第一个死亡案例 。 而造成悲剧的其中的一个原因 , 可能是“高热惊厥” 。
32岁博士确诊后去世:高热惊厥,这个救命动作,所有人都得学
文章图片
成人如果体温长期处于高热状态 , 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 ,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 出现“高热惊厥” , 这时候真的不能一个人独处 。
这一波病毒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发热 , 当确诊后发热超过38.5℃ , 或者没超过38.5℃但是状态非常差的 , 也要及时想方设法退热 。 (退热办法点这里>)
特别是孩子 , 我们之前说过 , 感染新冠后就需要注意孩子会出现高热惊厥 。
但是 , 一般人还是对如何正确处理高热惊厥有误区 , 今天局长专门写一篇 。 (不论是大人 , 还是小孩 , 处理办法都适用 。 )
1为什么会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 , 也叫热性惊厥 , 是小孩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6个月-5岁之间 , 通常开始都是体温急速上升到38℃以上 , 而且在发烧24小时内出现惊厥的概率很高 。
当体温高于38.5℃的时 , 大脑细胞容易产生活跃的现象 , 发生异常放电 , 从而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 。
这时候 , 孩子会出现翻白眼、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的情况 ,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高热惊厥 。
俗称“羊癫疯”发作时的模样 , 就是惊厥 。
目前惊厥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 通常认为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家庭遗传有关 。
临床上把高热惊厥分为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 , 局长已经整理了一个图表供各位家长们了解 。
32岁博士确诊后去世:高热惊厥,这个救命动作,所有人都得学
文章图片
单纯性热性惊厥定义:全面性惊厥发作持续不到15分钟 , 并且在24小时内不复发 。 (全面性:全身都抽)
复杂性热性惊厥定义:若呈局灶性发作、发作时间较长或最初24小时内多次发作 。 (局灶性:为部分肢体抽 , 例如只有一只手抽 。 )
高热惊厥发作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热、抽搐 , 有些还会有双眼往上翻、手脚僵硬抽动、并紧咬牙关、呕吐或口吐白沫等表现 。
抽搐时一般都会伴有意识丧失 , 呼唤没有反应 , 抽搐结束后意识很快恢复正常 。 不过发作后 , 患儿可伴有意识模糊或激越和嗜睡 。
通常我们说的高热惊厥 , 一般是单纯性热性惊厥 。
2孩子出现高热惊厥 ,
这些事千万别做!
孩子出现高热惊厥 , 对每个家长来说是又惊又怕 , 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 总想做点什么来缓解宝宝抽搐 。
但事实上 , 很多大家认为“正确”的做法实际上并不能帮助缓解孩子的症状 , 还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伤害 。
下面就是反面案例:
惠州一个2岁的小孩小阳在家中发烧抽搐 , 突然失去意识 , 这一突发情况让家人乱了阵脚 。 爸爸掐人中 , 妈妈怕孩子咬舌头 , 把手指塞进孩子的嘴巴 , 而爷爷更是用家里的回形针刺手指和脚趾“放血”治疗 。 结果差点造成破伤风 。
32岁博士确诊后去世:高热惊厥,这个救命动作,所有人都得学
文章图片
来源:广州日报新闻截图
2019年 , 浙江就有一位2岁的小男孩平平发高烧抽筋 , 脸和嘴唇发青 , 双眼上翻 , 平平爸爸以为是喉咙里有东西 , 在慌乱之中伸手去抠挖平平的喉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