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一定不需要治疗吗?

我国目前大约有7000万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乙肝病毒) , 但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仅约2000-3000万 , 大部分感染者都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
这么多的携带者 , 到底需要治疗吗?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先了解一下 , 什么是慢性乙肝携带(状态) 。
根据2019年乙肝防治指南 , 慢性乙肝携带状态的概念是这样的:慢性HBV携带状态又称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 。 本期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 , 患者年龄较轻 , HBVDNA定量水平(通常>2×107IU/mL)较高 , 血清HBsAg(通常>1×104IU/mL)较高、HBeAg阳性 , 但血清ALT和AST持续正常(1年内连续随访3次 , 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 ,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或纤维化 。 在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情况下 , 应结合年龄、病毒水平、HBsAg水平、肝纤维化无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定 。 可见这种携带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免疫耐受期患者 。
这个时候的病毒含量比较高 , 肝功能正常 , 大多需要动态观察 , 暂时不需要抗病毒 。 但是这个时期的传染性是比较大的 , 毕竟病毒数量比较高 。
乙肝携带一定不需要治疗吗?
文章图片
2019年的乙肝防治指南还有一个概念叫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 。
这种情况又称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 。 本期患者处于免疫控制期 , 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 , HBVDNA(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 , 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 , 影像学检查无肝硬化征象 , 肝组织检查显示组织活动指数(Histologicalactivityindex , HAI)评分
乙肝携带一定不需要治疗吗?
文章图片
对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要不要抗病毒治疗?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
美国、欧洲和亚太指南不推荐对这类人群治疗 , 理由是:
(1)免疫耐受期是良性疾病期 , 不发生肝硬化和肝癌或发生率很低;
(2)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肝组织学无或轻微炎症和/或纤维化;
(3)治疗效果差 , 很少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或HBsAg消失;可自发免疫控制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
(4)免疫耐受期患者多为青年人 , 对长期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 , 易发生耐药 。
乙肝携带一定不需要治疗吗?
文章图片
最近一些新的研究 , 在逐步的否定以前的观点 。 最近一项韩国的研究表明 , 对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 , 未经治疗的患者与经过治疗的患者相比 , 发生肝细胞癌、死亡、移植的风险显著增加 。
对于轻度活动(ALT1-2倍)的患者 , 如果未经治疗 , 肝癌、死亡、移植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
值得注意的是 , 研究中所说的肝功能正常 , 指的是男性ALT低于30个单位 , 女性ALT低于19个单位 。 我们国家一直采用的是国内的标准 , 意味着我们通常所说的肝功能正常 , 在这项研究中已经是肝功能轻度异常 。
乙肝携带一定不需要治疗吗?
文章图片
支持对免疫耐受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观点 。
(1)现有乙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ETV)、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长期治疗安全性好、耐药发生率低;
(2)长期治疗依从性差 , 不能作为不治疗的理由 , 因慢乙肝患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也需长期治疗 , 治疗的依从性可通过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
(3)治疗性价比高 。 目前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费用低于监测费用 , 且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对监测依从性差 。 约61%的肝癌患者为首次就诊 , 说明这些患者既往未接受监测 。
(4)对免疫耐受期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水平传播和母婴传播 , 并可减少乙型肝炎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