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的爸妈,不信自己阳了( 三 )


小雪反驳爸爸转发的视频/受访者供图
“因为实在是离谱 。 ”小雪介绍道 , 视频里 , 一位身着西装的男性一本正经地称 , 自己在德国留学时的老教授克雷格尔博士 , 是全球最大的某生化医学公司的首席病毒专家 , 他的经验是 , 对待病毒根本不用吃药 , 即便发烧也不需要吃退热药 , 但所有的病毒都怕酒精 。
随后 , 该男子拿出一瓶酒 , 开始演示所谓的“克雷格尔防毒法”:“把酒倒在杯子里 , 对着杯口重复深呼吸、喝一口 , 让酒精进入口腔、肺部以及各种器官杀毒 , 再抹在鼻子、眼睛、耳朵上消毒 , 病毒就不可能在身体里生存了 。 ”
小雪很担心 , 欠缺信息辨别能力的爸妈 , 真的会被这些视频误导 , 不好好吃药反而只信偏方 。 但她也没有精力帮助他们一一甄别和筛选哪些是真的科普、哪些是假的传言 。
生活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沈之妈妈 , 则执着于给他转发各种重症、死亡案例 , 并反复叮嘱他要如何“吸取教训”“听专家的” 。
“比如 , 感染了不能洗澡、康复后千万不要运动等 , 我也不能反驳这是谣言 , 毕竟感染后个体差异很大 , 只能回复‘我没事你别紧张’ 。 ”沈之说 。
怎样“用魔法打败魔法”?
在被母亲一遍遍“反科普”后 , 周斐不禁好奇 , 那些所谓的科普、偏方 , 都是如何让老人们深信不疑的 。
她点开文章和视频链接 , 认真研究了一番 。 “不得不说 , 这些博主营销号是懂传播学和心理学的 , 把老年人的软肋和痛点拿捏得死死的 。 ”
周斐发现 , 上一辈人因为早些年网络不发达、信息获取途径有限或者信息接收能力不足 , 导致在过去的生活中获取了很多不正确或者不准确的经验 , 而博主营销号又很善于放大这些 , 印证他们的经验是对的 。
在表现形式上 , 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 , 他们会普遍先讲故事 , 主题大多是老年人关注的健康、养生、食补等话题 , 人物则是他们有所耳闻的名人专家;随后提炼故事内核、上价值观 , 把生活常识和一些不具有普适性的个例放在一起;最后在标题上做文章 , 比如“一定要转发给你的孩子”“全家人都值得看”之类的 。 “总之看完之后就让他们感觉 , 讲得真对、很有道理 。 ”
而那些真正严谨准确的科普 , 总是会被他们忽略 。
“文字不如视频直观 , 也很难直接亮观点 , 更不会拿刺激的说法来博眼球 , 以至于他们觉得又长又难懂 , 看不下去 。 ”张晓琪曾经致力于给爸妈转发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 , 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
沈之是一个拥有1000多粉丝的短视频博主 , 他能很明显地感受到 , 那些很多生活在小县城、社交圈狭窄、有效信息获取困难的人 , 在面对政策调整后快速传播的疫情时 , 有多焦虑 。
12月初 , 生活在北京的沈之“阳了”之后 , 就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染经历和症状 。 很快 , 评论区出现了很多年龄偏大的外地网友的留言 , “基本都是说自己有什么症状、是不是阳了、烧了两天怎么回事 , 问我吃了什么药、打没打疫苗、感染了能不能洗澡之类的 。 ”
在县城的爸妈,不信自己阳了
文章图片
在评论区咨询的网友受访者供图
“可能就连当地的诊所医生 , 都不一定能全面准确地向他们提供新冠感染相关的有用信息 , 所以他们会很迫切地询问‘过来人’的经验 , 不论是不是专家、权不权威 , 逮谁问谁 , 包括刷到的短视频博主 。 ”沈之觉得 , 这或许也是很多老年人容易被一些博眼球的信息带跑偏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