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的爸妈,不信自己阳了

在县城的爸妈,不信自己阳了
文章图片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吴娇颖
编辑|金玙璠
在县城的爸妈,不信自己阳了】北上广“阳康”的年轻人 , 因为生活在老家的爸妈 , 又提心吊胆了起来 。
春节返乡大潮尚未到来 , 但疫情更快地抵达了各地县城 。 有爸妈听从子女的嘱咐 , 提前囤好药品 , 在县城药物紧缺时 , 成为了全家人的安全感来源;也有爸妈面对抗原的“两道杠” , 仍不愿相信自己“阳了” , 更怕被亲戚朋友知晓;还有爸妈怕孩子担心选择隐瞒 , 却不知道这更让在外的年轻人焦虑 。
更让年轻人头疼和无奈的 , 是很多在老家感染的爸妈 , 并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疫情 , 也没有太多获取权威信息的渠道 。
在过去普适的民间生活经验和真假难辨的互联网信息叠加下 , 他们会被误导选择一些错误的应对办法 , 比如 , 过度吃药、迷恋偏方、无效治疗 , 再向子女和家人积极“反科普” 。
现在 , 除了担心和焦虑 , 更多年轻人想的是 , 在父母与病毒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中 , 如何让他们接受真实的信息科普 , 正确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
生活在县城的爸妈 , 阳了
12月初 , 当北京购买四类药品不再实名登记、有小区允许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时 , 张晓琪感觉到 , 疫情防控措施或许有变 。
彼时 , 即便是身在北京的她 , 对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居家治疗如何针对性用药 , 也是一知半解 。 看着网上疯传的各种用药清单 , 她只好叮嘱在湖南老家的爸妈先买些常规感冒药备着 。
直到官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 , 她对照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等药物名称 , 搜到对应的药物外盒图片 , 发给爸妈 , 让他们拿着图片到药店买同款 。
爸妈对于她的急切有些不理解 , 老家县城刚因为出现十几例确诊病例如临大敌 , 如果核酸检测阳性 , 会被第一时间送进医院隔离治疗 , 似乎并没有自己在家吃药的需要 。 但在她的强烈要求下 , 还是买了几百块钱的药品备用 。
在县城的爸妈,不信自己阳了
文章图片
县城药店的最后一盒布洛芬受访者供图
当时 , 他们都没有想到 , 这些药在之后的大半个月里是多么稀缺 , 又给了全家人多大的安全感 。
疫情从北上广传播到小县城的速度 , 远比张晓琪想象中更快 。
半个月后 , 她的爸妈、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亲戚 , 陆续开始出现发烧、头疼、咳嗽等症状 , 当时囤的药派上了用场 。 但用于居家自测的抗原 , 直到现在她也没能给他们抢到 。
妈妈安慰她 , 在县城 , 大家普遍不需要通过核酸和抗原来确诊 , 只要出现典型症状 , 基本都默认“阳了” , 自行在家吃药休养;大约十来天后感觉身体没有异常 , 就出门了 。
最近 , 她还在托医疗器械公司的朋友帮忙购买血氧仪 , “因为家里有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人 , 最好能随时监测血氧 。 ”
对有些居住在小县城、三年来远离疫情的父母来说 , 要接受自己“阳了”这件事 , 其实并不容易 。
在山西老家 , 周斐的妈妈去了一趟菜市场后 , 出现了嗓子痒、腰疼等症状 。 一开始 , 她坚信自己只是感冒了 , 称最近天气太干燥、出门穿太少、冬天容易得流感 。
但抗原结果很快显示“两道杠” 。 “她看到第二道杠很浅 , 和网上别人分享的两条红线颜色很深不一样 , 依然坚称自己没有感染 。 ”周斐说 , 直到两天后 , 没出过门的家人也开始发烧、抗原阳性 , 她妈妈才不得不承认 , 自己应该是感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