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中心医院:“三甲”揭牌跃上新台阶

龙华区中心医院:“三甲”揭牌跃上新台阶
文章图片
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准分子激光销蚀 。
龙华区中心医院:“三甲”揭牌跃上新台阶
文章图片
医院新外科大楼(效果图) 。
今日 ,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双喜临门 , 既是70周年院庆 , 又是“三甲”揭牌!这既是龙华区中心医院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 也标志着龙华卫生健康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龙华区中心医院始建于1952年 , 前身是宝安县第三卫生所 , 历经多次迁址、扩建 , 医院先后更名为宝安区观澜医院、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龙华区中心医院 。 2017年 , 成立龙华区中心医院集团 , 自此 , 医院走上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 。 2022年10月 , 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70年来 , 从观澜街几间小小的平房到观澜大道187号8.5万平方米的院区 , 再到将来近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院;从仅有4人、几个临床医技科室的小小卫生所 , 发展成为拥有2360名员工、1003张病床和51个临床医技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一代代龙中心医人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下 , 医院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 还是在医疗技术、内涵建设、基层医疗等方面 , 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
近年来 , 医院各项业务指标持续增长 , 年门急诊量超过350万人次 , 住院患者达到4万人次 , 居全市医院前列 , 服务半径覆盖龙华区和东莞等周边地区 。
以学科建设为立院之本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双引擎” 。 一直以来 ,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体系建设 , 加大学科建设投入 , 推动亚专科建设 , 基本形成完备的内、外、妇产、儿、五官、医技等的三级医院学科体系 。 2020年全科医学科获评“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 , 为龙华区唯一市级重点学科;创建了8个区重点学科(2020-2024年)以及5个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 以优势学科为引领 , 提升专科诊疗和多学科协作能力 , 成为深圳市基层中医药和“治未病”工作指导中心龙华分中心;房颤中心通过“中国房颤中心标准版”认证;获批为“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科培训基地”;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3大中心建设 。
自启动三甲创建以来 , 医院以三甲创建为契机 , 通过依托三名工程和人才引进 , 不断探索学科发展方向;同时重视中青年力量的培养 , 完善梯队建设 , 频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 紧跟国际前沿 , 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等达到省市领先水平;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持续增强 , 胸痛中心抢救门球时间缩短至16分钟 , 卒中中心DNT时间缩短至10分钟 。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影响力的扩大 , 建立了2个专科联盟 , 作为龙华区及周边地区的胸痛、卒中病人抢救主战场 ,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急性消化道出血等8个绿色通道 , 使危急重症患者及早得到有效救治 。
以人才培养为发展动力
近年来 , 医院坚持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 , 借助深圳市和龙华区人才政策的东风 , 多措并举、想方设法加大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 助力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学科的建设 。
2019年-2021年 , 共引进市、区高层次人才17名 , 其中4名被认定为深圳市后后备级人才 , 2名被认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 , 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60名 。 2022年深圳人才日 , 医院被授予“引才伯乐奖” 。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 , 医院高学历和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 , 为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 截至目前 , 医院现有2376人 , 其中正高职称85人 , 副高职称332人 , 占全院总人数的18% 。 博士研究生56人(含博士后16人) , 占比2.4% , 硕士研究生351人 , 占比15% 。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9人 , 龙华区卫生高层次人才29人;国家、省、市各级学术任职450人 , 其中国家级副主委1人 , 省级主委2人、副主委1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