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擦亮区域儿童医疗高地的金字招牌——访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始建于1954年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4家儿童医院 。 医院于1996年成为首批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的儿童专科医院 。
建院68年以来 , 武汉儿童医院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 , 已逐步发展成为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 。 近年来 , 医院抓住机遇 , 不断融合发展 , 形成了一院三区、一体两翼的发展新格局 。 作为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的牵头单位 , 医院在构建区域儿科分级诊疗新体系、探索妇幼健康服务新模式的路上不断前进 。
持续擦亮区域儿童医疗高地的金字招牌——访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
文章图片
医院主院区全景图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打通绿色生命通道
2016年 , 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 , 武汉儿童医院与省内157家医院儿科组建了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 。
“当时 , 全省儿科医疗资源比较匮乏 , 武汉市的不少大型综合医院也没有设立儿科 , 因此谈不上基层儿科的发展 。 ”谈及抓紧构建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的初衷时 ,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说 , “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专科联盟 , 能够在全省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 推进儿科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 , 特别是提高基层儿科的诊疗水平 。 ”
目前 ,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已成功构建了跨区域的儿科联盟网络 。 联盟注重发挥各个区域核心医院的引领作用 , 让其带动区域内县级医院发展 , 并由县级医院指导家庭医生开展儿科医疗保健工作 。 联盟现已形成1家核心医院(武汉儿童医院)﹢17家地市级核心医院(专科分联盟、质控分中心)﹢N家基层医院的“1﹢17﹢N”模式 , 力争让优质儿科资源覆盖到最基层 。
在联盟内 , 危重患儿的转诊转运工作被视作“头等大事” 。 为了畅通绿色生命通道 , 联盟创新性地建立了“五个一”系统:一部危急重症呼救电话、一个联盟接待处、一张双向转诊单、一支精干的医护转运团队、一套陆空急救转运体系 。
6年来 , 联盟双向转诊1万余名患儿 。 其中 , 危急重症患儿转诊比例逐年上升 , 从联盟成立之初的56%上升到如今的85% , 实现了“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当地 , 将疑难重症转上来”的分级诊疗目标 。 如今 , 联盟成员单位已增至214家 , 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中部、落地基层的区域性儿科三级医疗服务新格局 。
持续擦亮区域儿童医疗高地的金字招牌——访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
文章图片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
为基层儿科“造血”
让儿童就近看好病
“只有基层儿科实力提升了 , 孩子们才能真正就近看好病 。 ”周爱芬深知 , 武汉儿童医院不仅要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上担负起引领作用 , 还要让整个联盟平衡发展 , 不断提升基层儿科实力 。
为此 , 武汉儿童医院积极整合全省三级医院儿科力量 , 成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专家库 。 专家库内的108名联盟专家与湖北省儿科医疗质控中心的36名专家定期下沉基层医院 , 通过一对一带教坐诊、培训授课、儿科质量督查、贫困孩子救助等形式 , 切实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 , 缓解孩子“看病难”的问题 。
截至目前 , 在武汉儿童医院的组织下 ,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已下沉儿科专家1000余人次 , 开展义诊100余场 , 受益大病患儿24000余人次;开展诊疗巡讲近200场、线上空中课堂50余次 , 受益医护人员10万余人次;质量督查医院168家 。
同时 , 联盟推出百名儿科高级医生培训、百名护士培训、生命支持技能培训、新生儿复苏培训等活动 , 为基层培养学科带头人271人 , 为1900余名基层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机会 , 真正做到了为基层儿科“造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