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富民强村梦

本文转自:左江日报
努力实现富民强村梦
努力实现富民强村梦】——天等镇洪岭村创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小记
努力实现富民强村梦
文章图片
群众在洪岭村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务工 。
□何天龙
“我现在在基地里务工每天可以得到80元 , 非常感谢政府提供这么好的务工机会 。 ”日前 , 正在天等县天等镇洪岭村千亩蔬菜种植基地里和技术员搬运菜心的村民黄桂花高兴地说 。
今年以来 , 天等镇洪岭村创新推行“134”发展模式 , 即坚持一个党建引领 , 推行“公司化”运营、能人领办、“集团化”的三个发展模式 , 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群众增收、防返贫等方面工作见成效 , 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
坚持一个党建引领 。 该村以村党总支部为核心枢纽 , 打造自营企业“党建红” , 牵头成立符合认证标准的“好桑粮”食品生产公司 , 不断带动洪岭村桑果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 研发特色农产品 , 打造自主特色品牌 。 开展“前督后援”帮扶活动 , 通过党员“领头雁”工程 , 组织党员、乡贤理事、群众代表等成立村企监督委员会进驻公司靠前监督运营、协助日常管理;组织全村无职党员“联片包户” , 动员片区内的农户种植桑树 , 着力打造桑果种植四大片区 , 降低生产成本 , 实现后方助力 。
推行三个发展模式 。 该村通过“公司化”运营、能人领办、“集团化”发展等三个发展模式 , 稳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7.23万元 , 提前完成年度增收50万元任务“大关” 。 坚持村办企业领头走 , 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好桑粮”食品有限公司 , 主要经营桑叶面条、桑果面饼等特色农产品 , 解决以往桑葚、桑叶等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 衍生出桑叶养生面、桑果月饼等自主特色产品;同时 , 延伸产业链 , 利用桑果生产后的余渣 , 结合生态发酵技术 , 建设酸菜加工厂 , 将桑树“一身是宝”的优势发挥出来;此外 , 整合伏农屯闲置200亩“双高基地”土地 , 以集体经济收益金出资种植甘蔗 , 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 坚持能人领办跟上走 , 整合村集体经济收益金12万元与古迷屯辣天等辣椒加工厂和逢屯青贮玉米饲料加工厂合资合股 , 由能人进行日常管理 , 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会成员参与监督和运营 , 进行风险防范 。 坚持抱团发展齐步走 , 发展订单农业 , 依托洪岭村伏农屯种植蔬菜的传统 , 在旱改水项目用地冬闲时段 , 按照客户需求的蔬菜品种 , 整合全镇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资金80万元种植1000亩蔬菜 , 针对香港等地市场进行供应 , 预计第一年收入200万元左右 。
促进四个方面工作见成效 。 该村积极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 桑叶面条、桑果月饼等产品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 产品销售顺畅 , 仅中秋期间 , 月饼、面条等产业的销售总额达48.7万元 。 促进特色产业增产 。 通过村办企业销售桑叶面条、桑果月饼等产品和种植甘蔗 , 反哺桑果业和甘蔗特色产业发展 。 今年以来 , 在原有280亩桑果树的基础上 , 新增10户种植桑树 , 桑果树种植总面积扩大40亩;带动甘蔗种植10亩 , 有力维护了原材料供应链 , 促进农户产业增收 。 促进群众收入 。 为助力乡村振兴 , 雇佣16户农户进厂务工 , 实现家门口就业 , 工资从1800元到3000元 , 累计带动了17人实现增收 , 真正做到了多方共赢;同时以土地流转稳步实现群众增收 , 旱改水1000亩涉及8个村民小组898户群众 , 其中脱贫户233户;伏农181亩甘蔗种植基地涉及伏农屯65户 , 其中7户脱贫户;共计1200余亩土地实现了流转 , 户增收1000—3000元 。 促进防返贫监测 。 通过三个模式创收的村集体经济收益金 , 在下一年度分配时注重倾斜在困难学生、监测对象 , 有效实现户增收300—1000元 , 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脱贫户增收“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