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嗜睡要当心,协和专家谈沉默性缺氧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74岁的鲁老先生新冠感染5天后 , 嗜睡了3天 , 坚持不去医院 。 他总说“今天比昨天强一些” 。 12月26日下午 , 鲁先生的女儿拖着老父亲去医院拍了一个肺部CT , 显示双肺严重感染 。
“其实鲁老先生开始嗜睡就要考虑病情加重 , 可能是缺氧了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尚游教授12月26日提醒:在这波奥密克戎感染者中 , 老年人和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尤其要重视沉默性缺氧 , 及早发现疾病进展 , 为医生的救治赢得时间 。
老年人嗜睡要当心,协和专家谈沉默性缺氧
文章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尚游教授 。
人体的心、肺昼夜不停地将血液氧合 , 氧合好的血液由心脏泵向全身 , 给人体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 。 当肺部受到病毒侵害时 , 这个工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 导致人体缺氧 。
什么是沉默性缺氧?尚游教授介绍 , 这在医学上也叫沉默性低氧血症 。 他用初登青藏高原的体验来形象解释 。 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 , 到了氧气稀薄的青藏高原 , 第一天会因为缺氧出现动不动就喘粗气、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 。 但过了两三天 , 人体“适应”了高原缺氧 , 就感受不到这些症状了 , 人也变得舒服一些 。 “但是缺氧的状态并没有改变 , 这只是因为人体耐受了缺氧的状态 。 ”尚游教授解释 , 沉默 , 说的是人体因为耐受使缺氧带来的难受劲消失或减轻(没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的表现或感觉) , 这就给人造成了错觉 , 以为疾病在好转 , “其实损害在持续” 。
一位81岁的老人 , 12月12日抗原阳性 , 低烧、乏力 , 吃了些药 , 不见好转 。 20日上午因为走不动路了才去医院 , 一测血氧70 , 到现在仍然脱不了氧气管给氧 。 子女后来回忆老人在家中的一些表现 , 才知道原来老人在家里已经经历了五六天的沉默性缺氧 。
老年人容易出现沉默性缺氧 , 还有一个原因 , 就是老年人机能的感受功能因为衰老而变得不那么敏锐 。 但并不是所有感染了奥密克戎的老人都会出现沉默性缺氧 。
沉默性缺氧 , 也因为这轮奥密克戎的袭击而被公众所熟知 , 导致一些家用血氧仪价格跳涨 , 还很难抢到 。 那么没有这些自测设备 , 老人自己和家人能不能观察呢?尚游教授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 , 通过如下的观察 , 就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及早发现感染的老人是否正处于沉默性缺氧或病情加重的状态——
看精神神志:精神神志变得比以往差 , 如精神萎靡、嗜睡、食欲变差不想吃、不想动、乏力走不动路、头晕等;
看呼吸:呼吸加重(如喘粗气) , 呼吸加深(如过去吸半口气就够了 , 现在需要张大嘴深呼吸) , 呼吸加快;
看口唇:口唇颜色比往常加深 , 甚至变乌变紫(到了变紫这个程度 , 就说明已经很严重了);
看指甲:正常的指甲颜色粉嫩有光泽 , 指甲颜色变得晦暗无光泽就是缺氧的表现 , 到了变紫就是很严重了 。
老年人嗜睡要当心,协和专家谈沉默性缺氧】从2020年开始 , 尚游教授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 , 他提出的“尽早祛邪扶正”的救治原则 , 受到同行赞许 。 他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 , 感染后从轻症到重症有一个过程 , 祛邪就是治疗病毒 , 扶正就是调整机体状态 , 都强调一个“早”字 。 及早发现家中老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处于沉默性缺氧状态 , 可以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 “拖到最后 , 再好的技术手段也无能为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