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步行十五分钟 你能找到什么样的生活( 二 )


只是 , 线下的公共空间依旧不可替代 。 对于很多现已存在的社区来说 , 将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大概就是缺少可用的公共空间 。 改建或是腾挪都难免要经过多方博弈 , 不过 , 这也并非全是坏事 。 在之前提到的“10分钟公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 人们意外地发现 , 在原有的城市秩序中辟建新空间时 , 政府、开发商、规划师、市民等多方主体旷日持久的谈判与交锋 , 从某种意义上 , 也为彼此的协作提供了一种可能——不但促进了社区与外部关系的协调 , 同时推动了社区内部居民间的熟悉与理解 , 为下一次的协作提供了经验 。
除此之外 , 对于一个良好社区的期待 , 除了我们“想要什么” , 还有我们“不想要什么” , 比如那些经常被投诉的“扰民的KTV”“遍布狗屎的街心公园” 。 如何在现有的秩序上做减法与调整 , 对于正在各地进行的城市更新 , 或许同样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
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发起者 , 上海市在2035年的总体规划中提出 ,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 , 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 希望这一设想成为每一位城镇居民都能享有的生活 。
郑萍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