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产品仅靠包装赢市场行不通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趋向品质化、理性化
酒类产品仅靠包装赢市场行不通
酒类产品仅靠包装赢市场行不通
文章图片
图:随着酒类消费需求迭代升级 , 市场竞争加剧 , 对酒企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本报采访人员孟刚文/摄
近期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市酒类产品进行了商品包装监督抽查 , 发现标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台不老酒(配制酒)包装空隙率不合格 。 事实上 , 2021年小糊涂仙、郎牌、杜康4批次酒类产品也因为包装空隙率项目不合格 , 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空隙率不合格成为酒类产品包装不合格的主要问题 。 业内人士认为 , 酒类产品过度包装是酒业阶段性的产物 ,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及酒类消费趋向品质化、理性化 , 酒类过度包装问题将加速得到解决 。
空隙率不合格问题常见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在官网公布了《2022年上海市酒类商品包装物减量(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 , 本次监督抽查依据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以下简称2009版标准)、JJF1244—2010《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等标准要求 , 对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比率项目进行了检验 。 结果显示 , 50批次抽检中有1批次不合格:标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上海文峰千家惠超市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的茅台不老酒(配制酒)包装空隙率不合格 , 规格型号为500毫升 , 生产日期为2021年7月9日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是茅台集团全资子公司 , 其官网显示 , 公司成立于1984年 。
茅台集团近日回应《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称 , 此批次产品系保健酒业公司此前生产的总经销产品 , 已经对该批次检验不合格产品全部召回处理 , 并将整改后的包装重新送检 。
近年来 , 酒类过度包装问题不时出现 , 且多为包装空隙率不合格 。 例如 , 2021年5月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0年上海市酒类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 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等厂商生产的酒 , 包装空隙率均被查出不合格 。 而在2016年、2017年 , 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发布的饮料酒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 , 多批次名酒品牌旗下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通报 , 不合格项目均为包装空隙率 。
酒类产品仅靠包装赢市场行不通】所谓包装空隙率 , 是指商品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 。 根据2009版标准规定 , 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应≤55% 。 另外 , 根据规定 , 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不大于30毫升或30克 , 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75%;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30毫升或30克 , 并不大于50毫升或50克 , 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
过度包装是阶段性产物
采访人员发现 , 此前 , 一些名酒企业的主打产品也会出现过度包装问题 。 但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 , 酒类过度包装问题多见于非名酒或者名酒的贴牌开发产品 。
中国酒业智库专家蔡学飞表示 , 酒类过度包装现象长期存在 , 原因并不复杂 , 因为酒类产品重要的消费场景就是社交 , 在社交场景下 , “高大上”、新奇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产品本身价值的体现 , 所以 , 过度包装问题在酒类收藏市场和礼品市场上长期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