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不够用了?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小蜜蜂不够用了?
研究发现全球农用传粉蜜蜂严重不足
小蜜蜂不够用了?
文章图片
蜜蜂授粉其实是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生态发展的关键 。 在人们眼中,蜜蜂一直都是“辛勤的园丁”,不仅能为农作物传授花粉,还能为我们提供香甜的蜂蜜 。 不过,最新研究表明,50年来,蜜蜂的寿命减少了一半,而且受到杀虫剂等因素影响,大约89%的野生蜜蜂已无法正常繁殖,目前蜜蜂数量已远远不够全球农业授粉的需求 。
采访人员于梅君
五十年来,蜜蜂寿命缩短了一半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在《科学报告》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员饲养的蜜蜂平均寿命为17.7天,而上世纪70年代为34.3天 。 也就是说,这些饲养的蜜蜂,其寿命比50年前缩短了50% 。
研究者指出,蜜蜂平均寿命下降,与蜂群中的蜜蜂减少有关 。 这与过去十多年来,美国养蜂人报告冬天蜜蜂损失率30%和年度损失率40%非常相似 。 研究显示,随着蜂群中工蜂死亡率增加,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和蜂群寿命皆会下降 。 这意味着养蜂人必须更换更多健康的蜂群,才能维持养蜂业的稳定 。
蜜蜂虽小,却是授粉网络的核心
有人曾断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 。 ”这句话虽然过于夸张,不过,如果蜜蜂持续减少,确实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
蜜蜂虽小,却是授粉网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全球76%的粮食作物和84%植物的花粉传播,影响了世界35%的农作物产量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与人类密切相关的107种重要农作物中,91种依赖蜜蜂授粉 。
经过蜜蜂授粉后,13种农作物增产达到90%以上,30种增产40%-90%,27种增产10%-40%,21种增产幅度在10%以下 。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蜜蜂授粉对我国36种作物生产贡献的经济价值达到3042.20亿元,占作物总产值的36.25%,相当于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2.30% 。
“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超过6000万亩,靠蜜蜂传粉提质增效的潜力巨大 。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红以河西走廊戈壁设施番茄为例介绍,与人工振动授粉和激素喷花相比,熊蜂传粉番茄坐果率分别提高14.1%和45.1%,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8.7%和21.6% 。
而且,与人工振动授粉及激素喷花相比,熊蜂传粉番茄籽粒饱满、汁液丰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升高,而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降低,吃起来“更有番茄味”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养殖蜂群 。 据《2021-2025年中国蜜蜂养殖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前我国家养蜜蜂蜂群总数已达到920万群,占世界蜂群总数的13% 。
在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彭文君看来,蜜蜂本身是生产资料,是农业变革的动力,我们不应仅仅关注蜂蜜产业,而忽视了蜜蜂授粉其实是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生态发展的关键 。
“中国蜂蜜产值每年为500亿元,而授粉价值超过它的100倍 。 ”彭文君说,以北京密云为例,蜜蜂养殖产业每年收入在3亿元左右,同时,通过蜜蜂这个“小昆虫载体”,可以看到周围植物多样性不断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化” 。
蜜蜂成群“蒸发”,谁在背后捣鬼
蜜蜂是靠光线和气味导航回家的能手,但它们也可能迷途失踪 。 2022年夏天,韩国4000多名蜂农饲养的大约78亿只蜜蜂集体消失,造成巨额损失 。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类似韩国蜂群集体“蒸发”的事件并非个例,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蜂群崩溃失调症” 。
“蜂群崩溃失调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蜂群中的工蜂突然消失,但蜂群附近极少发现或并无死亡蜜蜂;二是蜂箱内留有蜂王、未成年工蜂、幼虫以及蜂蜜和花粉储备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解释,“显然,若没有成年工蜂来采集花粉、花蜜并育雏、筑巢,家养蜜蜂蜂群最终必将崩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