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叶发展成脱贫致富“黄金叶”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湖北恩施探索“两山”转化之路高颜值与高质量齐进
把茶叶发展成脱贫致富“黄金叶”
把茶叶发展成脱贫致富“黄金叶”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张黎
远处青山连绵 , 眼前茶园连片 , 茶农在其间忙碌 , 游人络绎不绝 。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 , 这样热闹的场景让村民欣喜不已 。
发展绿色经济 , 引领产业振兴 。 如今的毛坝镇 , 建成茶园面积10.6万亩 , 其中有机茶2000亩、绿色认证茶两万亩,培育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53家 , 茶叶年产量达到1.4万吨 , 产值突破7亿元 。
把茶叶发展成脱贫致富的“黄金叶” , 诸如毛坝镇的故事在恩施州各地频频上演 。
自2021年恩施州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其立足“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 , 构建了以生态文旅康养、特色富硒、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绿色新兴等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 , 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绿色之路 。
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 绿水青山颜值更靓
身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 恩施州特色资源富集、生态价值高 , 被誉为“世界硒都”“华中药库”“武陵生态明珠”“土苗风情园” 。
可这里也一度经济基础薄弱 , 曾是全域贫困地区 , 2020年全州GDP仅占全省2.56% , “富饶的贫困”成为最大的阻碍 。
走出特色“两山”转化之路 , 无疑成为恩施州全域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恩施州成立了以州委书记为组长 , 州委副书记、州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两山”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 组建了以州委常委和副州长双挂帅的“两山”创建工作专班 , 扎实推进“两山”建设 。
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 夯实绿水青山本底 。 在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范宏涛看来 , “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基础上 , 厚植生态底色 , 是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
为此 , 恩施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 印发了《恩施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方案》 , 初步建成了全州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系统;在全省首创五级“山长制”管理体系 , 出台了全国首部城市规划区山体保护条例;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和州、县、乡、企业四级“库长制” , 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 与此同时 , 综合统筹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城 ,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
筑牢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石 , 恩施州环境效益突出 , 绿水青山“颜值”更靓 。
恩施州保持“气质”优良 , 2021年 , 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5.9% , 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 , 均居全省第二位;“水质”亦清澈 , 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前20位 , 清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土质”更安全 , 2020年年底 ,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价值”稳定 , 森林覆盖率达到69.23% 。
恩施州的优势在生态 , 潜力在生态 , 未来也在生态 。 恩施州坚守绿水青山的发展底线 , 为激活绿色产业奠定基础 , 擦亮了“仙居恩施”的亮丽名片 。
以茶为核心 , 山水田园为载体 ,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临近初冬 , 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党员徐华军一边忙着茶园冬管工作 , 一边和茶农聊聊天 , 分享有机茶种植心得 。
作为金岗村“有机茶产业示范户” , 徐华军坚持不打除草剂、不喷农药、不施化学肥料 , 并主动承担起技术员职责 , 深入田间地头 , 义务为农户提供种植有机茶技术指导 , 引导全村发展优质有机茶27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