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三年,“医”路有你

疫情开始 , 是医务人员冲锋在第一线 。
疫情放开 , 是医务人员留守最后一线 。
在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三年 , 中国医护迎来了一个“最寒冷”的冬天 。 随着疫情优化“新十条”发布 , 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实施 , 不再查核酸 , 不再查健康码 , 不再查落地检 。 2022年12月26日 , 国家卫健委发表公告 ,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同时批准将其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 全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解封和放开 。
艰难时刻严阵以待
新冠防疫阵地骤然收缩 ,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 , 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可以预见的是 , 短期内国内不可避免要面临一波大规模疫情的冲击 。 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 , 将首当其冲与阳性病例进行接触 , 率先面对放开后病毒的第一波冲击 。 不再有“八方支援” , 因为“八方”都在严阵以待 。
国家新冠防控专家组成员冯子健表示 , 根据相关数学模型的测算 , 在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的时候 , 全社会感染率可能会达到60%左右 , 然后感染数量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 , 最终有可能80%~90%的人都会感染 。 毗邻深圳的香港 , 2022年上半年就经历了由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五波疫情 , 一份来自香港玛丽医院的研究显示 , 在奥密克戎疫情的冲击中 , 尽管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率很高 , 但感染率依然要比普通人群更高 。
抗疫三年,“医”路有你
文章图片
随着大批阳性患者涌入医院 , 发热门诊爆满 , 一些患者需要彻夜排队才能见到医生 , 医务人员既要拼命增加工作效率 , 还要避免院感 , 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 很多医务人员都极度疲惫 , 免疫力不够或因职业暴露风险增加而导致感染 。 因为人手不足 , 一些医务人员不得不带病坚持上岗 , 继续战斗在医疗一线 。
不管是三年前还是三年后 , 一线医务人员都是永远的底线和盾牌 。
回首战“疫”携手并肩
抗疫三年,“医”路有你】2020年初 , 新冠疫情就像魔鬼一样悄然出现 , 席卷每个城市 。 深圳 ,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线城市 , 却是一线城市中最缺医疗资源的城市 , 可见深圳抗疫之艰难 。
疫情三年 , 一路见证了太多 。 尤其是深圳的广大医务人员 , 扎根一线 , 日夜坚守 , 持续保障着深圳千万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回首这三年 , 他们的身影疲惫却高大 , 他们的意志和精神值得铭记!
疫情之初 , 面对“人类从未面对过的新冠病毒” , 作为深圳抗疫主战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总指挥”、院长刘磊就率领医务人员在抗疫第一线“冲锋陷阵”200余天 , 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疫情攻坚战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急救医学部主任冯永文 , 也第一时间临危受命 , 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 这位已过花甲的深圳重症医学权威专家带领全市重症医学专家团队 , 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 , 为一个个重病患者守住了最后的“生命防线” 。 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的同时 , 深圳还先后派出5支医疗队总计77人驰援湖北武汉和荆州 。 其中 , 深圳中医医疗队25名战士 , 远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战疫44天 , 累计救治46名患者 , 40天实现病区患者清零 , 展现了深圳医务工作者的精湛医术和优良医风 , 彰显了深圳大爱和担当 。
抗疫三年,“医”路有你
文章图片
不仅仅是他们 , 在深圳抗疫一线 , 女性医护人员占比就高达70% , 铿锵玫瑰亦时刻彰显战疫中的“她”力量 。 在三年抗击新冠疫情的道路上 , 还有许许多多的深圳医务人员 , 如同钢铁战士一般 ,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责任和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