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现在的大流行

怎样看待现在的大流行
文章图片
怎样看待现在的大流行】距离2020年3月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 , 已经快有3年了 。 这期间 ,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因为疫情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 我们不禁要问 , 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 , 以及未来还会遇到这样的大流行吗?
其实 , 人类的发展史 , 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 。 我讲两个例子:
首先 , 是大名鼎鼎的黑死病 。
2016年 , 我去北欧做过一次生命科学的访问 , 在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地质遗传学中心主任艾斯克教授交流时 , 他聊起过一个曾经让他很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原始部落会突然的消失?
考古的结果显示 , 一个地方的原始部落 , 经常发生突然消失的情况 , 而且不是个例 。 为此 , 考古学家推测过很多可能的原因 , 比如战争 , 饥荒或者其他可能 。
最后 , 艾斯克的研究团从2800年-5000年前的亚洲人和欧洲人的牙齿DNA中找到了最古老的鼠疫耶尔森氏菌 , 这种细菌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死病的前身 , 只是当年的鼠疫耶尔森氏菌 , 还没有足够的杀伤力和传播能力 , 只能造成一些部落的消失 。 直到鼠疫耶尔森氏菌获得了ymt基因 , 开始能感染跳蚤 , 才逐步演变成了黑死病 。
后来 , 黑死病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2亿人死亡 , 在黑死病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 , 约有占人口总数30%-60%的人死于黑死病 。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 瘟疫间接塑造了现代的人类社会 。 而直到现在 , 黑死病 , 或者说鼠疫并没有彻底消失 , 比如在我们国家 , 鼠疫仍然是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中“唯二”的成员 。
如果说黑死病的例子 , 距离我们还比较遥远的话 , 那接下来这个例子就更近一些 , 它就是1918年大流感 。 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强度和速度 ,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感染了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约5亿人) 。 可以说 , 瘟疫从未离我们而去 ,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系统地监控流感病毒的变化趋势 , 以便提早做出预报 。
那在未来 , 我们还会遇到新的未知传染病的威胁吗?为了应对这种随时都会袭来的威胁 , 我们能做的就是 , 更好、更快地去发展我们的生命科学技术 , 找到更多更好抵抗瘟疫的手段 。
在与瘟疫搏杀的过程中 , 相比于过去 , 我们的生命科学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 , 尤其是在检测、预防和治疗三个重要的方面 。
首先是检测 , 我们现在采用核酸检测技术 , 也是我们防疫措施中“四早”的最重要的基础 。 假设没有这项技术 , 都需要等患者病情发作后才能进行区分 , 那就怕没有办法控制住疫情的传播 。
其次是预防 , 这可以说是人类在千百年中与瘟疫的博弈中 , 最重要的成就了 。 以天花疫苗为例 , 它让我们在地球上根除了天花病毒 。
最后是药物 。 还来说黑死病 , 1935年 , 人类终于发现了治疗鼠疫的第一款药物——磺胺 。 而在接下来的10年中 , 抗生素登场 , 尤其是链霉素出现 , 让链霉素+磺胺成为治疗鼠疫的一线用药 。
在与瘟疫的对抗中 , 人类也慢慢提高了自身的战斗力 。 无论是医学水平 , 还是社会组织形态 , 甚至包括我们对疫情的认识 , 都在不断进步和优化 。
无论是黑死病、大流感还是新冠病毒 , 关键是要能找到科学应对的方法 。 我们不必感到害怕 , 相信终有一天 , 我们会战胜病毒 , 恢复正常生活 。
极萨学院冷哲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