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做核酸了,我们如何监测疫情数据?

医院|不做核酸了,我们如何监测疫情数据?

2022年12月25日 , 国家卫健委宣布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 。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此后 , 每日新增确诊数字实际还在中国疾控中心官网上“低调发布” , 但公众的注意力此时已被浙江的“日新增突破100万人”吸引 。 与官方公布的每日新增两三千例病例相比 , 100万新增病例虽然听起来有些惊悚 , 但却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何人们不再关注按例公布的最新数据?
抗原阳性感染者没有纳入国家确诊统计是每日公布数字太低的主要原因 。 采访中 , 多位医生透露 , 医院目前只上报核酸阳性感染者 , 抗原阳性按现有诊疗方案并不属于“确诊” , 因此也无法通过中疾控的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 而在“非必要不做核酸”的口号下 , 医院早就转而要求来就诊者只做抗原不做核酸 。 此外 , 各地上报的确诊数字此前基本只来自医院这一个入口 。 与之相对 , 国外更多的确诊数字来自养老院、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定期检测 。
放开后 , 重点人群的监测应是医院确诊数字之外的重要补充 。 缺乏接近全貌数据 , 最直接的影响是人们无法准确判断病毒的致病性到底如何 , 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的比例有多少 , 是否周遭已经全是病毒……数据缺乏滋长了谣言 , 谣言又进一步引发了恐慌 , 于是 , 人们涌向医院 , 加剧了医疗挤兑 。
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相比 , 我们的数据一直未纳入每日新增新冠住院人数 , 其中有多少是普通型 , 多少人需要进入ICU , 需要吸氧的比例有多大 , 又有多少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 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 这些数据是关乎医疗系统是否面临挤兑的最直接信号 。
因此 , 疫情数据监测的意义不仅在于监测疫情感染规模 ,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医院提前做好准备 。 这些准备包括重症监护床位、呼吸机、抗病毒药物、接受过ICU培训的医护人力 , 甚或是一个吸氧管连接头 。
在12月21日世卫组织(WHO)的新闻简报会上 ,WHO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Michael Ryan博士说 , 我们在新冠大流行中学到的最重要教训 , 就是需要用动态数据来管理疫情 。 “你要能对实际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 , 而不是你认为正在发生的事情 , 也不是媒体认为正在发生的事情 , 而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 ”
【医院|不做核酸了,我们如何监测疫情数据?】记者:霍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