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二 )


东方
感染科
新冠病毒肆虐的三年 , 发热门诊发挥了最前沿的“哨兵”作用 , 压力和苦楚更是不言而喻 。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经历过“小阳人”的苦 ,
更会心疼病人的痛
@王开霞感染科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直到18号下午开始出现肌肉酸痛 , 体温直逼40℃ , 王开霞才意识到自己也中招了 , 并在随后的几天经历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所有症状……经过一周的恢复 , 她迫不及待重返岗位 。
正因为体验过新冠“小阳人”的“酷刑” , 她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发热门诊有遇到嗓子疼的说不出话 , 她靠写字与患者交流;有浑身酸痛到无法行走 , 又无家人陪同 , 她和同事们帮忙拿药倒水吃药;还有咳嗽整宿无法睡觉的 , 有鼻塞严重者只能靠嘴巴呼吸的病人 , 她都一一安抚 , 而患者“你真有耐心 , 想给你写表扬信”的夸奖 , 也让她倍感开心 。
王开霞说她感谢同事相互支持 , 更体谅科室主任的辛劳 , 重症肺炎患者越来越多 , 快速识别“沉默肺” , 与时间赛跑变得至关重要 , “哪里有需要 , 我就去哪里!这是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
东方
监护室
监护室的床位在这个关键时刻永远是满的 , 医护不停地忙碌着 , 转出相对轻症 , 转入病情更重的 , 悉心照料、竭尽全力坚守生命的底线!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让我成为帮助患者抵抗病毒的
一面盾牌
@吴晶嘉南院外科监护室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昨天是吴晶嘉复工的第一天 , 虽然身体还有些虚弱 , 周围也不断响起咳嗽声 , 但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支撑着他们 , 治疗和护理还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 吴晶嘉说:“就让我成为帮助患者抵抗病毒的一面盾牌” , 她坚信人力不足、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会慢慢缓解 , 会有越来越多的盾牌一起筑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坚固壁垒!
十天五个夜班
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
@江毅琳N6ICU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随着身边的同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 江毅琳每次都会在科室需要的时候主动勇敢地站出来……十天内上了五个夜班 , 江毅琳笑着说:“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
经过几天休息 , 随着身体逐渐康复 , 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再回到岗位上 。 海有舟可渡 , 山有路可行 。 江毅琳表示 , 在这场即将走向胜利的“大考”前 , 作为关键力量的我们不能掉队、不能轻敌、更不能松懈 , 要始终保持最昂扬的意志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 而疫情终将会在我们所有人不懈努力之下画上句号的 。
“破锣”般的嗓子不说苦痛
只喊出最坚定的信念
@蔡小红N6ICU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关键时刻大家共克时艰 , 最难的时候总会过去!”北院重症监护室护士蔡小红在2020年年初作为上海市第三批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 在当地写下入党申请书 , 回来后 , 她把入党的决心和行动续写在本职岗位和疫情防控斗争中 , 经过组织培养与考验 , 她目前已是一名党龄一年半的党员战士 。
三年成长了许多 , 如果说3年前报名支援是一腔热情 , 现在她觉得身上更多了带头垂范的责任与动力 。
“感染是早晚的事情 , 但是大家尽量错峰 , 最可爱的人都是在硬撑着!科室的同事减员厉害 , 大家都靠着毅力坚持在一线 , 我想着快点替换她们 , 让他们能够缓一缓!”在监护室忙碌中 , 蔡小红瘦弱的身影中藏着乐观与倔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