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三 )


目前形势下 , 监护室是医院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 病人最多最重 , 她所在的重症病区的28张床位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停运转 。 在减员状态下 , 蔡小红与科室伙伴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 好在 , 医院的支援来的很快 , 在医院统筹安排下 , 增补梯队的呼吸内科、心内科医护人员渐渐扩充到监护室的队伍中来 , 她感叹:“这场仗应该很难 , 但有人并肩 , 让人感觉心安 。 ”
“后盾保障”般可靠的存在
这不是几个科室的单打独斗 , 这是全院共同的考验 , 即使非一线科室 , 他们也始终坚守 , 全力应战!
东方
检验科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都是发热门诊的最强后盾
@司玉莹本部检验科
由于科室人手严重不足 , 司玉莹毫不犹豫地选择替发烧同事支援发热门诊 。 但其实她也刚刚感染过新冠病毒 。
与病毒和疾病较量的激烈战况让她一刻不敢懈怠 。 虽然高烧已退 , 止不住的咳嗽和流涕也很难受 。 但严冬也有温暖:是给病人抽完血 , 病人的关切问候令人暖心;是同事之间加油鼓气 , 互帮互助 , 并肩作战令人鼓舞 。
其实司玉莹的家人也发烧了 , 但他们都非常理解她作为医院的一份子需要尽快返岗 。 而她也相信:疫情当下 , 困难虽多 , 但终会克服 , 春天也终将会到来 。
东方
药学部
药品保供、快速调配
全力兜牢百姓用药需求!
@王亚敏药学部
除了冲锋在前的一线临床科室 , “药物”成为此次作战的焦点 , 发热药房、急诊药房、门诊药房业务量急剧增加 。
南院药学部门诊药房组长兼药学部党支部组织委员王亚敏在退烧后第一时间返回岗位 , 他和药学部同伴一起 , 在药品供应暂时短缺的情况下 , 连夜作战 , 对急需的退烧类、抗病毒类药物进行包装拆零分解 , 确保每位来院患者能够开到保证病情治疗的药物 。
坚持+分担
咬紧牙关就是胜利!
@庄子晗药学部
在药库工作的庄子晗一直在岗 , 问及原因他表示这段时间医院的同事们工作压力太大了 。 而科室的伙伴们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咬紧牙关 , 尽力维持工作流转 。 他也不能退缩 , 更要一起分担 。
重复且繁琐的工作
为的是病人和员工的健康保障
@李波药学部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多渠道获取紧缺药品信息 , 不停下订单 , 确保临床有药可用 。 ”药学部青年辅助药师李波被伙伴们亲切的成为“订药快手” , 正是在他不停重复的下订单—收货—分发的工作下 , 解热镇痛药、呼吸系统用药、急抢救药品、抗生素、大输液及血制品等紧急用药陆陆续续送到 , 保证了医院基本稳定供应 。
“的确是前所未有的辛苦 , 但是想想每一片药背后被需要的眼神 , 又好像充满了无穷的动力 。 ”这是李波和他同伴共同的心声 。 12月下旬 , 李波无可避免的“阳”了 , 但在感染之前 , 他完成了一件他觉得“特别欣慰”的好事 , 他和同事把医院工会特别安排的关爱本院医务人员的药品储备物资包打包完毕 , 确认每一份送到员工手里的礼包都无遗漏、无缺失 。
东方
医学装备
主动申请返岗
我来顶上!
@谭哲医学装备科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谭哲是医学装备科的维修工程师 , 最近他更加忙碌了 , 每天都奔波在在维修与调配各种机器间 , 保障临床有设备使用 , 不耽误临床救治患者 。
25日最后一名维修工程师也开始发烧 , 考虑到自己情况已经好转 , 谭哲主动申请返岗顶上 。 家人表示在医院里工作不管身处什么岗位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救死扶伤 , 这是非常光荣的!也对他返岗表示十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