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你 , 听到了吗?
这是来自东方青年的声音……
"所有人都是拼尽全力 ,
在打这场战役!"
"关键时刻大家共克时艰 ,
最难的时候总会过去!"
"风雨同舟 , 让我们略尽微薄之力!"
跨年之际
我们收集了12个令人动容的东方青年故事
他们或在一线重逢
或是作为后盾保障
但始终坚守、不曾退却
我是东方青年 , 我为上海而战!
这是他们的2022
也是他们的新年使命……
一线“救火员”
东方
急诊
应接不暇的急救车、忙碌穿梭的医生护士、令人心颤的仪器声响……在这里 , 各种急症险症与奋力拼搏同时上演 。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北院急诊内科刘显东供图)
哪里需要我
我就在哪里坚守!
@赵相旺南院急诊内科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抢救室需要增援 , 老赵你方便吗?”晚上8点 , 在值班室想匆匆解决两口晚饭的南院急诊内科医生赵相旺看到微信 , 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 , 快步向抢救室赶去 。
随着科室医生陆续感染 , 各个岗位出现短暂缺岗 。 作为科室医干 , 又是一名党员 , 赵相旺身体稍作恢复 , 便主动要求迅速返岗 , 他努力做到哪里需要哪里补——病房没有医生查房 , 他就到病房查房;抢救室需要增援 , 他又出现抢救室;神经内科抢救患者需要气管插管 , 他又帮助完成气管插管;监护室医生感染无法值班 , 他又直接参与监护室值班 。
不是不累
只是想多抢救一个人
@胡丹丹本部急诊科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快!快!这个病人不行了!”呼救声从急诊预检一路叫起来 , 迅速传至抢救室 。 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瘫软在轮椅上 , 已经没有了意识 , 然而此刻塞得满满当当的抢救室早已没了床位 。 下夜班还在抢救室帮忙的胡丹丹 , 迅速拉来一张担架协助家属安置病人 , 并立即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 。 2分钟内 , 抢救室的四位医护分头推着监护仪、治疗车、心电图机赶来 , 在全力抢救下 , 患者的心跳、血压都慢慢恢复 , 尽管意识尚未恢复 , 好在危在旦夕的生命暂时被拉了回来 。
这是胡丹丹当天抢救的第30个患者 。 虽然辛苦 , 但她笑着说:“我四月份阳过了 , 这会儿是壮劳力 , 可以连轴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 就是生命至上 , 我们急诊人齐心协力 ,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丹丹的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 , 也同样坚守在检验科 , 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由父母帮忙照看 , 全力支持两人坚守岗位 。
东方
呼吸科
近一周 , 呼吸道症状就诊的人数大幅激增 , 每日挂号患者人数均在高位 , 12月30号的门诊就诊人数高达800余人次 , 是往日的数倍!
青年医护不怕磨练
要肩负使命 , 勇于担当!
@冯宇呼吸内科
跨年夜,我们记录了12个东方青年的故事
文章图片
接到科室统筹协调时 , 冯宇刚完成72天的援疆任务 , 来不及多加休整就奔赴医院支援呼吸科门诊 , 和大家一起迎接病毒的冲击 。
因为门诊目前有大量的阳性患者 , 且多为发病初期 , 传染性很强 , 医护非战斗性减员明显 , 防护到位是关键任务 。 不过冯宇有自己的方法 , 他把上海援疆医疗队的经验 , 特别是个人防护以及急危重患者的处理安置的经验分享给了身边的战友们 。
只是防护的越好 , 产生的不适感也会越强烈 , 尤其是现在每天门诊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 , 加上需要不厌其烦地解释病情 , 防护服内十分闷热缺氧 , 每天门诊下来冯宇只感到头晕脑胀 , 甚至胸闷心慌 , 手术衣湿透更是家常便饭 。 但是冯宇说:“看到主任也在带头作战 , 同事们也一起在奋战 , 我觉得作为呼吸科青年医生更应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肩负使命 , 勇于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