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有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专家分析( 二 )


其中 , 最关键的是建立早期识别预警体系 , 要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甄别能力 。 上海的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 , 包括我跟张文宏教授在内 , 正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一系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 让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如何识别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 , 如何进行早期规范救治 。
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层面的救治能力建设 , 抗病毒药已经广泛发抵社区 , 争取第一时间用药 。 这个药越早用效果越好 , 如果超过5天 , 药效会打折扣 。
社区医生可以及时为患者分类诊断 , 及时有效干预 。 有些社区卫生中心除了抗病毒药 , 还可以对症处理 , 包括氧疗、激素的使用 , 能够有效阻断一些高危患者进展为重症 , 降低对二三级医院的压力 , 更重要的是 , 落实“防重症、降死亡”的目标 。
现阶段有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专家分析
文章图片
2022年4月6日 , 陈尔真在“四叶草”方舱接受大江东采访 。 顾海民摄
大江东:很多不同科室医生走上新冠治疗一线 , 如何提升“跨界”医护工作者的新冠救治能力?
陈尔真:当下 , 医疗服务量剧增 , 相关专业医护数量明显缺乏 , 加上很多医务人员也感染了需要休息 , 这就需要调动更多医务人员参与救治 。 经过3年抗疫 , 医务人员对新冠都有一定认识 。 在医学院 , 内科是基础 , 包括肺炎诊治 , 每个人都学过 。
治疗新冠 , 主要是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引领其他科室来支援的团队 。
我们对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 , 主要针对新冠感染诊疗规范流程进行强化培训 , 非专业科室医务人员能基本掌握 , 还有专家组指导 , 可以胜任普通型患者的诊治 。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 , 还是需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这四个专科来做主导 。 我们采取分类救治 , 支援团队负责普通型患者救治 , 我们加强了质量管控 , 救治过程中多学科专家团队 , 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可能转重症的患者 , 并转到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或者病房救治 , 避免观察不到位、救治不到位 , 努力降低重症甚至死亡风险 。
大江东:此前医生、护士感染较多 , 现在瑞金医院医护返岗情况如何?医护人员最急需什么?
陈尔真:12月中旬 , 很多医务人员感染 , 不少人发高烧、全身痛 , 进展成肺炎的也有 , 影响了我们的战斗力 。 但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治病救人 , 基本都是烧一退就返岗一线 。 最困难的时候 , 超过一半的人员不在岗 , 现在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感染未返岗 , 返岗率明显提升 。 但人手依然紧张 , 所有医务人员都是“白加黑 , 5+2” , 每天都工作12小时 。
生命至上 , 职责所在 , 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 。 我们也需要社会的理解 。 医疗服务量在增加 , 每个医护都在超负荷工作 , 可能有时服务不到位 , 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 , 共同维护患者健康 。 只要团结一致 , 一定能够胜利 。
大江东:很多人胸闷气短就去医院拍CT , 是否有必要性?什么情况建议去医院?治愈患者回家 , 还需要戴口罩吗?“阳”了 , 不太有症状的老人应注意什么?
陈尔真:CT确实是影像学上判断有否肺炎的关键手段 。 按照四种分型 , 轻型没有肺炎表现 , 普通型有肺炎表现 , 重症和危重型也有相关指征 。 绝大部分患者 , 尤其年轻人 , 发生肺炎的机率非常非常低 , 除非有明显肺炎症状 , 一般没必要做CT 。
高危患者必须进行CT筛查 , 如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 CT阳性(显示有肺炎)占比较高 。 请一定听医生的 , 医生会判断你需不需要做CT , 有的人不发烧 , 有点咳嗽 , 咳长了会有点胸闷 , 但没有气急 , 白细胞等血常规也好 , 没有淋巴细胞下降 , 氧饱和度也好 , 那没必要做CT 。 盲目涌向医院 , 挤占医疗资源 , 会影响真正需要救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