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癌药PAC-1,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高效低毒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 许多抗癌新药陆续上市 。 一款抗癌药物从开始临床试验到被批准上市 , 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期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 因此 , 一款新药的诞生是非常不易的 , 但研究者们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 正因如此 , 才有越来越多的新药和新疗法不断面市 , 让更多的癌症患者从中获益 。
下文中 , 癌度给大家介绍一款最新报道的药物PAC-1 。 这款药物通过刺激癌细胞进行程序性凋亡 , 在人体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秀的抗肿瘤效果 , 而且不良反应很少 , 看起来让人很振奋 。 我们一起来了解 。
PC-3和对应的靶向药物PAC-1
人体细胞有一个自我凋亡的途径 , 如果一个正常的细胞自然衰老或者丧失了功能 , 就会被推向这条“自然死亡”的途径 , 但癌细胞是抵制自我凋亡的 。
在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里 , 有一个很关键的蛋白PC-3 。 PC-3蛋白的数量在癌细胞里非常高 , 在多种癌症类型里都有广泛表达 。 临床科学家设想能否通过对PC-3的阻断 , 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 药物科学家针对PC-3在两万多种化合物里筛选 , 最后找到了PAC-1这种化合物 , 可以靶向PC-3 。
广谱抗癌药PAC-1,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高效低毒
文章图片
图1.PC-3蛋白在多种肿瘤里有所表达
PAC-1药物可以诱导细胞凋亡 , 大量的文献研究证实了PAC-1的治疗潜力 , 而且对于正常的健康细胞副作用很小 。
广谱抗癌药PAC-1,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高效低毒】在一些动物模型临床试验中 , PAC-1药物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合 , 在肺癌、黑色素瘤、骨肉瘤等都展示出抗癌效果 。 另外有研究表明PAC-1药物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 , 药代动力学数据也非常理想 。 在动物模型的临床研究里 , 还可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对脑部病灶有抑制活性 。
基于上面的这些基础研究 , 针对PAC-1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开展了 。
广谱抗癌药的诞生 , 40%的患者持久应答
2015年3月到2019年9月期间 , 48名患者被纳入PAC-1药物的首次临床试验 。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是59岁 。 纳入的疾病种类包括:难治性卵巢癌、血管内皮瘤、肝细胞癌、胆管癌、神经内分泌癌等 。 其中33名患者至少用药两个周期以上 , 并评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
广谱抗癌药PAC-1,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高效低毒
文章图片
图2.PAC药物剂量和不同肿瘤的治疗应答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 PAC-1药物对多种肿瘤有抑制活性 。 5名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肿瘤停止了生长 , 其中2名患者的病灶显著缩小 , 另外3名患者的病情为稳定 。
一名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 , 病灶转移到肝部 。 之前使用多靶点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 , 参加临床试验使用免疫治疗 , 病情也出现了进展 。 但是在PAC-1的药物治疗下 , 病灶缩小了64.3% , 远远超过了部分缓解的评估标准 。
另外一名回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 , 肿瘤转移至肠系膜 。 之前接受过舒尼替尼和奥曲肽的治疗 , 病情都出现了相应的进展 。 在PAC-1的临床试验治疗下 , 病灶缩小了36% , 达到了部分缓解 。
在病情稳定的3名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 , 一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病情稳定了10个月 , 他的肿瘤已经转移到腹膜腔 。 该患者之前用过卡博替尼、兰瑞肽、依维莫司等 , 病情都出现了进展 。 对于多种药物已经耐药的晚期患者来说 , 使用PAC-1药物后 , 让病情稳定达10个月 , 是非常难得的 。
一名对化疗耐药的平滑肌肉瘤患者 , 通过使用PAC-1药物 , 实现了12个月的病情稳定 , 也就是病灶不增大也不缩小 。 这是这项临床试验中病情稳定时间最长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