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二 )


一粒﹃细胞﹄形成规模汇聚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同时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共享共赢机制
“小而精”是庭院经济的优势 。 在王蓉看来 , 农村每家每户都有的院子可以成为大规模种植养殖的补充 , “投入少 , 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 。 ”
小小的庭院 , 就像一粒粒细胞 , 不能单打独斗 , 而要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 , 汇聚在一起 , 形成一股强大合力 。
“小打小闹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浪潮中已经行不通了 , 但几十年来 , 以庭院经济为代表的苍溪小农户非但没有凋零 , 还焕发出崭新生机 。 ”苍溪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其根源在于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又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共享共赢机制 。
与上世纪零散的庭院经济状况相比 , 目前 , 苍溪县建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园、户建产业小庭园 , 实现了“三园联动” , 其中 , 全县2.1%的庭园经济户变身为家庭农场主 。
“在发展方向上 , 庭院经济要因地制宜 , 不能同质化 , 但也要与区域内整体的产业发展相结合 。 ”王蓉也同意“丝线拧成绳”的思路 。
去年国庆节 , 安居区乡村振兴局和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牵头组织区级有关部门 , 逐户走访调查区域内农户 , 详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 , 摸清群众诉求和庭院经济家底 , 为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 , 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方案 。 比如 , 海龙凯歌文旅园区核心区域内 , 农户发展方向更多和旅游挂钩 。 有的脱贫户年龄比较大 , 就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 , 借助社会服务力量代耕代种代管 , 不浪费他们的土地资源 。
“落脚到增收 , 一定要有购买、有市场 。 ”王蓉语气肯定 。 海龙村的“稻田集市”就是一个有效载体——在这里 , 游客可以直接购买村民们在自家院子里种出的时令蔬菜 。
同时 , 安居区坚持“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 , 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 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建运营团队 , 探索出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支持体系 。
四川凯歌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就在其中承担管理运营角色 。 公司副总经理廖志权举例 , 针对村民自营小吃、民宿等业态 , 他们会整体进行销售推广 , 再统一调度 , 进行客源的分配 。
熊德刚介绍 , 在大林村 , 村民们自己卖不出去的中药材 , 也会由专合社进行统一收购 , 最大程度保证销售 。
一番苦功未来仍有可为
推动一家一户走向专业化、体系化要下一番苦功 , 特别是要提升加工能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产业化经营
2022年12月28日 , 市场监管部门来到海龙凯歌文旅园区开展相关检查 。 在廖志权看来 , 公司要扮演管理角色 , 进行标准把控 , 保证生产安全和品质 。
在庭院经济发展中 , 推动一家一户走向专业化、体系化仍然要下一番苦功 。
以种植业为例 , 必须在一方庭院中提升加工能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产业化经营 。
一是基础设施 。 2021年 , 为了给“前庭后院 , 栽果种菜 , 鸟语花香”打下硬件基础 , 苍溪县就推动一户村民有一口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口100立方米以上的微水池、一条进出农居的硬化路建设 , 并配套沼气池建设、改圈改厕改厨等 。
二是技术扶持 。 熊波家以前没人会做手工凉粉、凉面 , 通过专人指导 , 现在店里的产品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