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我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 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文章图片
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文章图片
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村民在庭院里开起针线铺 。 海龙凯歌文旅园区供图
2022年12月29日 , 雅安市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天气阴冷 , 但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熊德刚家的庭院里 , 一盆盆中草药带来一片绿意 。
在大林村 , 中草药的清香弥漫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里 。 “永和乡的乡亲都搞庭院经济 。 ”熊德刚介绍 。
2022年9月 ,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 , 提出要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等方面入手 , 支持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
在四川 , 庭院经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促进农民尤其是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文露敏
一方庭院﹃种﹄出增收硕果
形成特色种植、养殖、手工、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 , 并发展起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 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的村民何安祥 , 就尝试在自家庭院种植柑橘 。 “广元市农户居住分散 , 有的在高山 , 有的在洼地 , 水文、土质、气温条件也大不相同 。 ”苍溪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因此 , 作为农业大县 , 苍溪将目光聚焦于农村随处可见的庭院之中 。 房前屋后的空地 , 都可以利用起来 , 发展小果园、小桑园、小药园、小鱼塘、小养殖“五小经济” 。
2007年 , 《中国投资》杂志就将广元记述为中国最早的庭院经济发祥地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苍溪县户办产业又普遍由农家小院拓展到农户承包地 , 将“庭院经济”提升为“庭园经济” 。
虽赶不上何安祥的“资历” , 但熊德刚的庭院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 “房前屋后种蔬菜形不成规模 , 风险高、收益低 , 中药材则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 , 利润也很可观 。 ”2019年 , 熊德刚将盆景艺术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 , 既美观又有效益 , 一年就卖出了上千盆 , 赚了15万元 。
这份喜人的收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 熊德刚将专合社苗圃基地里的中药材苗子以尽可能优惠的价格出售给当地农户 , 并当起了技术员 。 一盆盆石斛 , 就这样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庭院中 。 2022年 , 浙江来的采购商收完货后 , 还提前下单预订了下一年的中药材 。
搞种植 , 并不是四川庭院经济的全部 。 遂宁市安居区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的打造 , 让常理镇海龙村脱贫户熊波家的院子变得更漂亮了 。 2022年10月起 , 这里还摇身一变 , 支起了桌椅、遮阳伞 , 成为手工凉粉凉面铺子 。 之前 , 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熊波在遂宁、成都搞装修 , 现在 , 姐姐和母亲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旅游饭 。
目前 , 依托海龙凯歌文旅园区 , 安居区2镇7村已纳入全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 。 安居区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王蓉介绍 , 他们着重丰富完善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类业态 , 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 。
截至目前 , 通过实施返乡下乡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 , 安居区试点区域已招引沼源茶社、非遗工艺坊、沼气人家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业态73个 , 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学”全产业链 , 发展种植养殖庭院经济335个 。 而在甘孜州 , 也有庭院经济的尝试 。 截至2022年11月 , 甘孜县呷拉乡自贡村就通过建设庭院小菜园20户12亩 , 创造经济收入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