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中国科学家实现水稻育种领域又一次革命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张石来
经过近万年的人工选择 , 人类把粮食作物从其多年生野生近缘种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 , 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物质基础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 也是亚洲近90%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 。
那么 , 能否创制出像果树、甘蔗一样的稻作新类型 , 即多年生稻 , 实现种植一次连续收获多年?这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 , 却被云南大学胡凤益研究团队成功实现 。
不久前 ,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 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 , 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 本报邀请研究团队作者撰文介绍这项研究 。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文章图片
多年生稻母本:RD23 , 亚洲栽培稻 。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文章图片
多年生稻父本:长雄野生稻 , 地下茎发达 。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文章图片
PR23多年生稻 。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文章图片
PR23多年生稻成熟期表现 。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文章图片
胡凤益(左三)和他的团队在试验田里 。
利用长雄野生稻的最初尝试
经过近万年的人工选择 , 人类把粮食作物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 。 水稻在经历了矮化育种(第一次绿色革命)和杂种优势利用(第二次绿色革命)后 , 单产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 但即便如此 , 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 。 概括起来 , 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存在种子投入量大、劳动力和农机具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失衡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
如果能够创制出像果树、甘蔗一样的稻作新类型 , 即多年生稻 , 就可以实现种植一次 , 连续收获多年 。 自第二年(季)起 , 不需要犁田耙田、买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 , 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 , 可以极大地减少稻作生产环节 , 实现稻作生产轻简化 , 进而达到节本增效 , 提高种粮效益 。
我们常说的水稻 , 即亚洲栽培稻 , 经过近万年驯化和人工选择 , 是没有多年生性的 , 即便有些品种在某些热带合适地区能够实现再生 , 但其产量与当季正常移栽的水稻产量有一定差距 , 不适合商业化生产 。 因此 , 寻找具有多年生性的种质资源成了创制多年生稻的关键因素 。
地下茎是许多植物实现无性繁殖和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 , 是培育多年生作物的重要供体 。 稻属有22个野生种 , 其中长雄野生稻因具有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且与水稻具有相同的AA基因组 , 而被看作是培育多年生稻的理想材料 。
在实践过程中 , 长雄野生稻与栽培稻间存在严重的种间生殖隔离 , 如杂交幼胚致死、杂种不育等 , 极大地限制了长雄野生稻包括多年生性等有利性状(基因)向栽培稻转移的进程 。
国内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当属四川农科院的李勤修研究员 , 他于1977年将柳州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后代与长雄野生稻继续杂交 , 获得了具有地下茎的杂交一代植株 , 期望继续选育出宿根杂交稻并实现“一次制种无性繁殖用多年”的目标 , 但经过20年的努力并未成功 , 他在1997年《西南农业学报》发表的文章指出:“由于高产与越冬性不能兼顾 , 以及后代很难纯合等多方面原因 , 很难培育出高产的宿根稻 。 ”之后 , 随着李勤修研究员的离世 , 团队终止了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