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担任科主任才三个月 他就成了科室和患者的“定心丸”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入职担任科主任才三个月 他就成了科室和患者的“定心丸”
文章图片
医院供图
约到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呼吸科的张新主任采访 , 已是不容易 , 还没见面 , 他先问道:“你是阴着还是阳着?我还阳着 , 你要注意!”张新主任还未阳康 , 发烧2天后就回到岗位 。 这段时间 , 他几乎要穿着滑板鞋穿梭在医院里 , 门诊、病房、急诊会诊 , 除了大量的患者需要他 , 科里的伙伴也都需要他 , 入职担任科主任才三个月 , 张新主任已成了科里和病区里的“定心丸” 。
科里的医生因为怀孕反应剧烈、发烧、外派支援等原因 , 只剩下一半的战斗力 , 却要承担比平常更加多的工作量 , 护理团队也倍感压力 , 同时 , 门诊患者不断请求加号 , 急诊会诊需求不停发到科里 , 年轻的员工不免感到压力巨大 , 情绪也有所波动 。 张新主任说 , “上周我给大家开了动员会 , 年轻人压力大也是正常 , 但只要我不倒 , 就能带着大家咬牙挺住” , 有了主心骨 , 呼吸科的工作仍然紧张有序 。
去年12月29日上午呼吸科的查房 , 是近段时间人员最齐的一次 , 科室目前能到岗的4个医生都在 , 张新主任倍感欣慰 , “我们的医生都返岗了 , 目前大家身体状况都还可以 , 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治疗好这么多的住院患者” , 此时 , 病房有44名患者 , 危重人数19 , 平均年龄73岁 。
李先生68岁 , 12月28日入院时血氧饱和度降到了80出头 , 第二天血氧饱和度升到了90 , 李先生的爱人说 , 李先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 同时还有肺气肿 , 刚感染的时候还每天走路锻炼 , 之后出现反复发热 , 才引起警觉 , 到了医院血氧已经很低了 , 一查CT就是病毒肺 , 夫妇俩都感到十分紧张 , 但听了张新主任讲解了治疗方案 , 查房的时候还特别关注了李先生的病情变化 , 交代治疗关键点 , 心里总算没那么慌张了 。
呼吸科的医生和护士在此次感染潮中全部感染 , 但人手本来就吃紧的呼吸科在此次医疗救治中也必须顶住 。 和医生一样 , 科里的护士这次几乎没有人休假 , 姐妹们彼此照顾 , 症状相对轻的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多承担工作量;症状重一些的 , 短暂休息以后又主动要求返岗 , 护士长陈虹蓉回忆说:“科里年轻护士多 , 生活里也都是家里的宝贝 , 关键时刻大家都能站出来 , 让我再次看到了这几年间大家团结抗疫的精神 , 我们没有掉链子 , 我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
张新主任作为此次医院治疗专家组的重要成员 , 也为全院的新冠治疗梳理了方案 。 张新主任谈到 , 目前院内针对新冠感染患者的主要治疗包括:针对炎症反应的激素治疗 , 对重症患者的抗凝治疗 ,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氧疗 , 根据不同病症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 , 让患者的氧饱和度在安全的范围内 , 另外再配合俯卧位治疗;护理上除了常规的体温监测 , 还需要通过雾化、气道湿化、吸痰、叩背等方式尽量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 还要做好口腔护理 , 避免患者口腔细菌异位 , 对于心理波动较大的患者或家属 , 医护人员还会尽量多与他们交谈 , 给予鼓励 。
实际上 , 除了呼吸科 , 目前全院各病区已经都在收治新冠感染的患者 , 医院新冠救治领导小组统筹全院的患者收治 , 截至发稿 , 医院10个病区共收治患者571名 , 急诊每天接诊量约700人次 , 此外 , 医院门诊还特别开设综合诊疗门诊 , 元旦假日期间不间断提供接诊服务 , 全院不分科室 , 统筹调派医生为新冠患者接诊 , 将整个一诊区作为诊疗区域 , 每班次至少由3名医生出诊 , 日均接诊患者近300人次 , 成为院内“第二急诊” , 互联网医院也同时开诊并提供寄送药品的服务 , 很大程度上缓解急诊压力 , 缩短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