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有必要囤药吗?

原标题:一文读懂: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有必要囤药吗?感染奥密克戎后病程如何发展?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
近期 , 随着各地逐步调整疫情管控措施 , 连花清瘟、布洛芬等防疫类药品销量上涨明显 , 甚至出现了脱销的情况 。 凤凰网的一项调查显示 , 仅有41%的网友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 , 他们认为多囤点药物和抗原就万事大吉 。 那么 , 此轮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有必要囤药吗?感染奥密克戎后大概要经历哪些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被感染?
多家药店防疫相关药品售空 , 专家呼吁不要盲目囤药
一文读懂: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有必要囤药吗?】采访人员12月7日下午在某外卖平台以“连花清瘟”“芬必得布洛芬”等防疫药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发现 , 附近药店的相关药品已经断货 。 采访人员致电某药店询问何时上货时 , 对方表示:“最近一直在上货 , 上多少卖多少 , 我们也不敢说什么时候能有 , 您时不时打电话来问问吧” 。
一文读懂: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有必要囤药吗?
文章图片
对于这种情况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杨莉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专门针对新冠肺炎自行备药 , 特别是大量囤积特定药物的意义不大 。 业内专家表示 , 非理性地抢购、囤积特定药品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 但根据特定需求 , 以家庭为单位合理地储备适量医疗物资还是有必要的 。
与此同时 , 一张“新冠吃药顺序”的图片也在网上疯传 。 图片中总共出现了8种药物 , 共被分为4类 , 分别是感染前期、浑身疼、中后期和预防用药 。 不少网友关心:这个图靠谱吗?能不能按照这个清单买药呢?
一文读懂: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有必要囤药吗?
文章图片
对此 , 有专家表示 , 治疗没有一个绝对、完整的吃药顺序 , 病情的发展从来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 诊疗原则可以统一 , 但诊疗细节 , 尤其是药品的选用上是不能够统一的 。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 , 这张图并不靠谱 , 更谈不上权威了 。 如果没有出现感冒的症状就提前吃药 , 不仅不能够预防生病 , 反而会增加肝脏等器官的负担 , 得不偿失 。
感染后 , 我们会经历什么?
从原始株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 , 新冠的致病性越来越弱 , 但传染性越来越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 , 从中医角度看 , 核心病机的变化是一种风热夹湿夹毒的特征 , 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一是发烧 , 热程大概是1至2天;二是咽喉疼痛、咽干;三是乏力 , 有些人会在发烧前或者发烧中出现骨节酸痛、全身酸痛等 。 随着3至5天的变化 , 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 。
采访人员也采访了几位正在或近期感染过新冠的人士 , 他们的年龄在20-35岁之间 , 体质各不相同 , 症状也各不相同 。 采访人员对几位受访者的情况进行汇总后发现 , 大多数受访者的症状与刘清泉院长的描述相似 。 感染新冠后会出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核酸阳性当天 , 会出现轻微不适、身体微微发热的情况 , 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天;第二阶段开始出现发热症状 , 体温多在38.5至40摄氏度之间 , 同时伴有乏力、咽痛、浑身酸痛、困倦、盗汗等症状 , 个别受访者出现了嗅觉、味觉对甜味不敏感的情况 , 发热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第三阶段为退热后 , 受访者普遍出现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 症状持续3-6天不等 。 整体来看 , 感染新冠后的病程会持续7天左右 , 症状彻底消失后抗原及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