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一线直击:上海社区医院助力重症救治“关口前移”

既是每天对辖区内老人巡视的“家庭医生” , 又是在发热门诊看病的“接诊大夫” , 还是在社区医院守护输液安全的“全科医生”……对于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而言 , 最近一段时间里他们坚守在社区 , 就是为了在“家门口”防重症 , “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 。
空间扩容 , 让救治能力“最大化”
1月3日 , 采访人员走进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虽然已临近18时 , 这里仍然有多位患者正在输液 。
伴随着重症高峰的到来 , 为缓解二三级医疗机构压力 ,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2年12月30日重启了输液服务 , 对居民在其他医疗机构开具的补液治疗进行转方和输液 , 为上级医院减压 。
新华全媒+|一线直击:上海社区医院助力重症救治“关口前移”
文章图片
1月4日 ,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在为患者输液 。 (受访单位供图)
“原来补液区只有10个补液位 , 现在共有27个补液位 , 1月3日满足了大约100个患者的补液需求 。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张晓芒说 。
弹性排班、抽调人手……这里不仅扩容发热门诊 , 还将挂号收费、就诊、取药等项目都放在了发热诊室统一完成 , 缩短患者除就诊外消耗的时间 , 并且避免患者到处走动 , 减少交叉感染;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吸氧需求 , 这里还将雾化吸入的房间改为专门的吸氧区 , “家门口”服务让更多市民节省就诊时间 。
“补液区还在不断发掘潜力 , 目前缺口还比较大 。 社区卫生中心还有一些功能性空间 , 如果需求进一步扩大、需求还没有到达拐点的话 , 我们会把教学中心等地方开辟出来作为后备力量 , 预计可以增加15至20个输液位 。 ”张晓芒说 。
聚焦老年人 , 为重点人群保驾护航
1月4日上午 , 在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居民唐女士正在病床边照顾90岁的母亲 。 唐女士说 , 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 , 在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后 , 仍伴有发热、咳嗽的症状 。 在家庭医生徐萍芳指导下 , 她带母亲入住中心接受治疗 , “我妈妈一直找徐医生看病和配药 , 她对我妈妈的情况很熟悉 , 对我们很关心 , 我们家属来这里照顾陪护也很方便 。 ”
新华全媒+|一线直击:上海社区医院助力重症救治“关口前移”
文章图片
1月4日 , 在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 , 居民唐女士在照顾90岁的母亲 。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颖摄)
中心主任宋丽娟告诉采访人员 , 中心在2022年12月27日及时调整病区设置 , 将原有老年病房和全科病房进行整合和压缩 , 并进一步扩容床位用于收治阳性住院病人 , 目前已收治阳性病人77人 。 同时 , 病区内增加心电监护、血氧监测、无创呼吸机等设备的配置数量 。
此外 , 中心还对接街镇居委会 , 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的重点人群健康监测 , 按照年龄、有无慢性病、有无肿瘤、疫苗接种等情况进行分类 。 “重点关注”人群每周三次电话随访、短信每日推送 , 对“重点关注”人群中的阳性感染者 , 家庭医生每日电话随访 。
资源增能 , 做好居民就医保障
1月4日 , 采访人员在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见了前来输液的市民曹阿姨 。 曹阿姨表示 , 自己几天前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就诊 , 检测出肺部有轻微感染迹象 , 但由于医院人流量很大 , 输液室空间格外紧张 , 便在医生的建议下拿药品到社区医院输液 , “听说家门口也能输液 , 我就选择到这来 , 医护人员也一直在监测我的状态 , 待有好转会提醒我回三级医院复查 。 ”
中心门诊部护士长刘丽敏表示 , 为分担二三级医院压力 , 新一波疫情以来中心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 。 “我们增加了人手 , 设置了抢救室 ,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症患者 , 还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 , 一旦发现患者有重症倾向能做到迅速转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