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月6日电(周坤、王锐)1月5日上午 ,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煎药室 , 几十台自动煎药机正开足马力 , 加紧熬制当日的中药药方 。 在这一智慧化中药房里 , 中药材的特殊味道正在散发 , 一台台机器上的热气不断冒出 , 一袋袋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从这里走向百姓家 。
在安徽新冠感染防治中 , 中医药从未缺位 。
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
文章图片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慧中药房窗口前 , 居民排队取汤药 。 人民网王锐摄
前不久 , 安徽省在总结前期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入到新冠感染防治工作的经验基础上 , 制定了《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2022年第二版)》 , 针对不同人群推荐了银花防感汤(2号方)、芪精术防汤、桔连太子饮等 。
“金银花15g、桑叶10g、芦根15g……”1月5日上午 , 走进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药房 , 十几名药师在药柜间健步如飞 , 娴熟地抓药、称重、配药 。
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
文章图片
中药房里药师正在配置中药方剂 。 人民网王锐摄
该院智慧中药房主任、副主任中药师程志清介绍 ,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 因此每个患者方子上的药材不完全相同 , 即使药材相同 , 但量上可能会有不同 。
配好的药方 , 百姓可以带回家自己熬制 , 也可以送到医院的煎药室熬制 。
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
文章图片
刚刚被装袋封口的中药汤剂 。 人民网王锐摄
在煎药室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慧中药房主管药师杨燕在核对药方无误后 , 将药材装入一次性煎药袋进行浸泡 , 浸泡一定时间后 , 再投入煎煮设备里 , 根据药量按照比例加水 , 最后启动设备开始煎煮 , 整个操作过程娴熟流畅 。
“要想保证中药汤药的质量 , 必须在煎药之前对药品进行浸泡 , 其有效成分才能出来 , 所以无论多么忙 , 我们必须要浸泡至少半个小时 , 煎煮1小时以上 。 ”杨燕说 。
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
文章图片
药师正在抓取中药材“藿香” 。 人民网王锐摄
在经过30分钟浸泡和1小时煎煮后 , 汤药出锅 , 煎药室里蒸汽袅袅 , 药香四溢 。 紧接着 , 一锅汤药并被快速装袋、封口、贴标签、打包 , 整个过程都是流水线作业 。
在这里 , 总共有76台自动煎煮机 。 杨燕称 , 如果满负荷运转 , 每天可以煎煮近两万袋中药汤剂 。
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
文章图片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内药师正在称量中药材 。 人民网王锐摄
“我是有症状后第一时间服用了中药 , 感觉呼吸道症状减轻 , 咳嗽、咳痰和咽痛相较于身边朋友 , 明显轻很多 。 最近父亲开始咳嗽了 ,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要用中药 。 ”在煎药室门口 , 刚刚拿到中药汤剂杨世宝 , 与其他排队市民分享着自己的经验 。 谈到中医药 , “方便、好用”是百姓们对它最多的评价 。
新春走基层丨一线直击:新冠感染防治中药汤剂诞生记】杨燕表示 , 虽然新冠病毒不断变异 , 但病毒的特性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 实践证明 , 从预防、治疗到康复 , 中医药都有显著的效果 , 中医药的“以不变应万变” , 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