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1%的可能性都会拼尽全力守护生命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只要有1%的可能性都会拼尽全力守护生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组织线上线下会诊全力救治花季少女生命
只要有1%的可能性都会拼尽全力守护生命
文章图片
刘超教授为患者查体 。 (通讯员供图)
仁心守护生命之光2
高烧持续一周不退 , 家住广东阳江的16岁少女小李(化名)本以为自己得了流感 , 去医院检查时却意外地查出身患罕见的“巨型”肝癌 。 快速生长的巨瘤引发高热、气促、腹痛、恶心 ,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小李的生命力迅速流失 , 亟待手术切瘤救命 。
这是去年12月初的事情 。 彼时广州新冠感染就诊人数增长 , 多家医院医务人员大批感染减员 , 非新冠的高难度危重症手术还能做吗?术后护理跟得上吗?
“我们将拼尽全力 , 带孩子走进2023年 , 陪她走得更远!”面对家长的绝望泪眼 , “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郑重承诺 。 他率领胆胰外科团队克服科室减员一半、手术难度极高等困难 , 联合全院多学科团队会诊 , 最终为少女完成高难度肝肿瘤切除手术 。
2023年的第五天 , 入院时难受得时常大哭的少女 , 笑眼弯弯地告诉采访人员:“感觉好多了!刘教授叫我多吹气球促进康复 , 我现在不仅能吹气球 , 还能唱歌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任珊珊见习采访人员徐依励通讯员刘文琴、黄睿、林伟吟
持续高热原来是肝脏肿瘤作祟
2022年11月底的一天 , 正在医院南院区进行疫情防控巡查的肝胆胰肿瘤专家刘超副院长 , 走到急诊科时 , 注意到了一个候诊者的异样表现 。
靠在妈妈怀里 , 呼吸急促、下肢水肿 , 因疼痛不时地发出呻吟声……她正是小李 。 数日前 , 小李因在校期间持续高热 , 到当地医院做上腹部CT检查 , 意外地查出肝右叶巨大占位病灶 , 肿瘤大小约14.9厘米×11.1厘米×12.2厘米 , 瘤内出血 , 考虑为恶性肿瘤 。 治疗多日后 , 见小李越来越难受 , 妈妈当机立断 , 带她到广州医治 , 最后辗转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求助 。
经过影像学检查后发现 , 小李右肝肿瘤在1周内已长大5厘米 , 生长到18厘米×13厘米×14厘米 。 “这孩子的肝肿瘤长得太快了 , 情况很危急!”刘超副院长果断将其收入胆胰外科病区 。
小李的肿瘤不仅个头大 , 长得位置也很凶险:侵入了右侧胸腔 , 压迫右心房和第二肝门 , 膈肌难以正常运动 , 导致呼吸困难、无法平躺休息;影响了重要血管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正常回流 , 导致胸水、腹水、腹壁和双腿严重水肿 , 行走困难 。 猛长的肿瘤还引发了强烈的肝区疼痛 , 小李清醒时 , 每一刻都饱受折磨 。
克服人手不足困难发起两次多学科会诊
“我们科里因新冠感染战斗性减员 , 最难的时候只有一半的人能坚持到岗 。 这种程度的肝脏肿瘤手术是用血大户 , 血源也紧张 。 但孩子的病情十分严重 , 治疗一刻也不能拖延 。 ”刘超说 , 他和林浩铭副教授发起两次多学科会诊 , 以线上线下联合会诊的方式 , 邀请肝胆外科王捷教授、儿科黎阳教授、心血管外科梁石副教授、麻醉科彭俊副教授、重症医学科张克林主治医师、放射科石广滋主治医师等一起讨论小李的病情 。
能到病床边就到病床边 , 能在网上就在网上 , 为了这个正值花季的生命 , 各科专家集思广益 。 考虑到小李体内的肿瘤长得快、体积大、张力高 , 有穿刺出血风险 , 无法先进行化疗或放疗 , 应尽快手术治疗 。 为了减少肝切除中出血的风险 , 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创新的方法 , 在麻醉后、手术前 , 先进行“VV-ECMO循环辅助” , 用ECMO将病儿下肢血液转流至颈内静脉 , 这样一方面降低肝静脉压力 , 另一方面 , 也增加回心的血容量 , 有利于麻醉中保持血压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