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缺人、缺床、缺药,重症高峰中,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

医院缺人、缺床、缺药,重症高峰中,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
文章图片
自2022年12月7日 , 防控政策逐步放开后 , 新冠感染席卷全国 。 北京最先迎来感染高峰 , 有的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排队800余个号 , 仅在12月11日 , 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已达2.2万人次 , 是一周前的16倍 。 除北京外 , 全国各大城市也成为了新冠感染的战场 。
然而 , 感染高峰只是第一道难关 。 多位呼吸危重症专家均达成共识 , 重症高峰的到来将是一场更大的考验 。 目前 , 有重症收治能力的医院 , 是战争的最前线 , 面对大量的重症病人 , 缺人、缺药、缺床位 , 是必将面对的严峻现实 。
医院缺人、缺床、缺药,重症高峰中,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
文章图片
我们找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危重症专家余昌平 , 三年前 , 新冠疫情爆发之时 , 余昌平作为湖北防治专家组成员曾被感染 , 并发展至重症 , 他甚至分析“有30%死掉的可能性” 。 现在 , 他不仅是呼吸科一线专家 , 还是微博知名医生博主 , “从病房到互联网 , 一直战斗在一线” 。
12月末 , 我们与余昌平进行了对话 , 这一小时的时间是他挤出来的 , 通过他的讲述 , 我们希望了解重症高峰何时会到来?如何识别、预防发展成重症的可能性?面对重症高峰 , 医院与社会该如何准备?以及作为普通人 , 我们该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以下是每日人物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危重症专家余昌平的对话:
文|高越
编辑|赵磊
运营|月弥
谈重症接收
每日人物:在这波感染中 , 从什么时候感觉到患者明显增多?现在呼吸科和重症病房接收的患者数量大概有多少?
余昌平:
放开之后 , 大概一个星期 , 就能明显感觉到患者数量一下子变多了 。 我们科室有一科和二科 , 加起来140多个床位 , 这些天一直是满的 , 一直在加床 , 重症ICU的23张床位也是满的 。 还有很多等床的病人 , 等的时间谁都没法说 , 都是出院一个收一个 , 重症也是 , 转到外面普通病房一个 , 或者不幸走了一个 , 才能收一个 。
每日人物:接收患者时 , 要如何进行轻症、重症和危重症级别的判定 , 会有哪些标准?什么程度需要住院?
余昌平:
医院缺人、缺床、缺药,重症高峰中,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判别轻症、重症还是危重症 , 一要看病人自己的描述 , 大多数人感染后一般都是轻症 , 可以当作流感处理 , 假如病人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 就要考虑是否是重症 , 这时就要看CT检查的结果 , 如果肺部感染范围比较大 , 就确定是重症 。 不过也没有明确的比例 , 究竟是1/3算大 , 还是1/4算大 , 一般靠医生的判断 。
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起来看 。 很多人是自己感觉很重 , 症状描述得很剧烈 , 像我有个亲戚 , 在乡下住院了几天没好转 , 自己开车到武汉 , 要来大医院治 , 在半路上 , 他把CT发给我 , 我一看并不重 , 别说转到大医院 , 根本就不需要住院 。 很多病人一来就要住院 , 结果检查完 , 我一看他们的CT , 根本就不重 , 没有达到住院的标准 , 我都会把他们劝回去 , 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自愈性疾病 , 回去吃点药、休息好 , 吃好睡好 , 慢慢自己会好的 , 一般都会听劝 。
普通人不用恐慌 , 一听肺炎就紧张害怕 , 比较轻微的感染 , 吃消炎药就可以 。
每日人物:收治的重症患者一般是什么年龄段?有基础病的群体偏多吗?
余昌平:
重症患者绝大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 或者不算高龄 , 大概五六十岁 , 但体质比较差 , 有基础疾病 , 像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慢阻肺之类的 , 甚至有很多人是叠加了多种基础病 。 前些天 , 我们收治了一个病人 , 还不到70岁 , 自己有肿瘤 , 接受了化疗 , 还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 同时 , 他的感染也很严重 , 一来就发现感染面积很大 , 呼吸困难 , 直接进了ICU 。 这不是个例 , 其实在重症里挺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