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卫健委: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超过全国发热门诊60%以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1月7日(周六)15:00 ,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 ,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基层代表出席发布会 , 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 并回答媒体提问 。 中国网现场直播 ,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 ,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于重点人群医疗救治“关口前移”要求“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 请问农村地区如何才能做到“关口前移”?谢谢 。
【发热门诊|卫健委: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超过全国发热门诊60%以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聂春雷: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 目前 , “关口前移”是我们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 根据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 , 为发挥好基层“网底”的作用 , 1月3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 , 要求对重点人群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 预防和减少新冠重症的发生 , 提出了12条工作内容 , 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筑牢织密基层的“保健网” , 加强重点人群动态管理和基层发热门诊的建设 , 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 , 必要的药品器械要直达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目前 , 全国98.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诊室 , 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超过全国发热门诊的60%以上 。 对需要转诊的 , 及时向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或者上级医院转诊 , 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 。
农村地区要做到“关口前移” , 核心是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 具体来讲 , “早发现”主要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 , 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 , 及时发现问题 , 及时处置 。 “早识别”就是要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 , 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 , 比如有些基础病的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出现以后 , 要及时识别 , 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 。 “早干预” , 就是在基层要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 , 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 , 还要配备便携式的指夹、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 , 发现异常情况 , 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 , 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 。 “早转诊”就是发现了需要转诊的 , 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 。 这“四早”就是做到“关口前移”的重要工作 。
此外 , 我们还通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 , 加快中医药配备使用 , 特别是要落实医联体(医共体)对基层的指导 , 包括巡诊、派驻等等 , 提高基层诊疗能力 , 防止轻症向重症或者危重症的发展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