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痛风之一:嘌呤的代谢

【高尿酸血症|痛风之一:嘌呤的代谢】高尿酸血症|痛风之一:嘌呤的代谢

文章图片

高尿酸血症|痛风之一:嘌呤的代谢

文章图片


痛风之一:嘌呤的代谢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 在体内分布广泛 。 人体内的核苷酸主要由自身合成 , 因此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 。 细胞中核糖核苷酸的浓度远远超过脱氧核糖核苷酸 。 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各种核苷酸含量差异很大 , 同一细胞中 , 各种核苷酸含量也有差异 , 核苷酸总量变化不大 。

核苷酸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作为合成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构成原件 , 这是核苷酸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三磷酸腺苷(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 是细胞的生命活动主要能量形式;某些核苷酸或其合成物是重要的生物调节分子 ,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核苷酸还是几种重要的辅酶 , 如辅酶I、辅酶II、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核苷酸可以作为多种活化中间代谢物的载体 , 对于许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核苷酸按照其自身组成成分(即碱基)的不同 , 可以分为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两大类 , 食物中的核苷酸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 , 在经过人体消化道时 , 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 , 核蛋白被拆解成核苷酸和蛋白质 , 核苷酸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在细胞内被进一步分解:分解产生的戊糖被吸收而参加体内的戊糖代谢 , 嘌呤和嘧啶碱基则主要被分解而排出体外 , 所以食物来源的嘌呤和嘧啶很少被机体利用 。
嘌呤主要存在于一些常见的动物内脏、豆类制品 , 还有很多水产品中也含有大量的嘌呤 , 就比如鱼类和螃蟹 , 龙虾 , 贝壳 。 当然 , 嘌呤一点都不摄入也不科学 , 只不过需要对嘌呤适量 。

体内的核苷酸的合成主要由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 , 其中从头合成是主要途径;而分解代谢反应基本过程是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 , 进而在酶作用下成自由的碱基及磷酸核糖 。 此时嘧啶碱基在进一步分解形成NH、CO、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 , 这些分解产物均易溶于水 , 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 而嘌呤碱基则不同 , 其最终代谢产物时尿酸 , 水溶性极差 。人体内的尿酸来源有两部分 , 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属外源性 , 约占体内尿酸的20%;由体内氨基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或核酸分解而来的 , 属内源性 , 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 。
正常人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200mg , 每天产生约750mg排出500-1000mg排出的尿酸中约2/3是以游离单钠尿酸盐形式由肾脏经尿液排出 , 另1/3由肠道排出或被肠道内的细菌分解 。 正常人每天体内的尿酸是不断的生成和排泄 , 维持着动态平衡 , 因此血中尿酸浓度维持在稳定水平 。
当人体因为某些因素 , 造成尿酸代谢紊乱 , 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 , 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 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 , 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 引起异物炎症反应 , 这就是痛风形成的根源 。
雷-尼氏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莱施-尼汉综合征) , X-连锁隐性遗传 , 见于男孩 。

本病的基本生化异常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或HPRT)的缺陷 , HPRT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与器官中 , 其中在脑的基底节内活性较高 。 其生理功能是使磷酸核糖基团转移到次黄嘌呤和鸟嘌呤 , 分别形成次黄嘌呤苷酸(IMP)和鸟苷酸(GMP) 。 IMP和GMP对于嘌呤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 患者由于HPRT缺陷 , IMP和GMP合成减少 , 对嘌呤合成的抑制作用也减少 , 从而嘌呤合成增多 , 致使其终末产物尿酸大量蓄积体内 , 出现高尿酸血症 , 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患儿初生时无异常 , 发育正常 , 但可能在尿布上有橘黄色沙粒状的尿酸结晶 , 或有血尿、尿路感染、尿结石等;约6~8个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表现为舞蹈手足徐动 , 运动发育倒退 , 肌张力增高 , 或肌张力不全;约1~2岁逐渐开始有自残行为 , 咬伤自己 , 且会疼痛而大声喊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