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期医院新冠感染者略增,如何看待新的变异株?专家详解


上海近期医院新冠感染者略增,如何看待新的变异株?专家详解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上海近期医院新冠感染者略增,如何看待新的变异株?专家详解 , 下面内容是小动在网上替朋友找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身边的“小阳人”又多了?正逢暑假出行旺季、人群交流频繁,采访人员从上海多家医疗机构获悉:近日新冠门诊人数增幅为10%-15% , 问诊者症状普遍尚可,重症人数并未增加 。
就在不久前,世卫组织将全新变异株EG.5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如何看待新的变异株?夏季该怎样应对新冠病毒?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凌云 。
全球新冠病例有所增加
上海医疗机构的病例数变化 , 与国内一致 。来自中国疾控统计显示:七月底全国新冠阳性率上升13.4% 。放眼全球,近一个月来新冠病例明显增长 。世卫组织显示:7月10日至8月6日各国报告近150万新病例,比前一个月增加80% 。
世卫组织同时告知:最近几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北半球国家的夏季病例都有所增长 。西太平洋区域病例数增加137%,其中韩国报告约120万新增病例 。
为何这个季节新冠病例会增加?凌云解释,夏季聚会旅行、交流频繁以及新变异株的出现 , 可能是全球病例数走高的原因 。正如之前“五一”长假后,上海医疗机构病例数略增,专家预计,开学后随着孩子们旅游结束、返校归来、开启集体生活,病例数也可能会有所“抬头”,但不会出现大范围爆发 。
新变异株是在共存状态下演变而来
8月初,世卫组织将EG.5新变异株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凌云对此表示,目前人群与病毒之间处于慢性携带共存状态 。事实上,病毒要存活就要突变、变异,在群体免疫压力下不断更新是病毒的生存法则 。
现有研究显示,EG.5仍是奥密克戎大家族一员,是XBB1.9.2的“后代” 。今年2月这一变异株首次被发现,此后病例数有所增加 。6至7月世卫组织所有通报病例中 , 感染EG.5变异株占比已从7.5%上升至17.4% 。尽管总体风险较低 , 但基于变异株遗传特征、免疫逃逸特征和增长速度,世卫组织估计EG.5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
凌云进一步补充,“相比之前封闭环境下演变而来的变异株,EG.5变异株属于共存环境下演变的变异株 。根据病毒突变趋势,应该是日渐缓和,不过科学家们还在持续观察监测 。”
【上海近期医院新冠感染者略增,如何看待新的变异株?专家详解】建议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叠加”
尽管没有证据显示EG.5新变异株更易出现重症风险 , 但专家建议,高风险人群(基础情况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如未接种疫苗,还是应该完成全程接种 。一旦感染者检测出阳性,推荐越早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越好,这样既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减缓症状 , 也能阻断家庭内的传播途径,保护家人 。
凌云表示,时至今日 , 抗原检测对奥密克戎株的敏感性仍非常好,如有相应症状,还应先测个抗原明确是否感染,第一时间用药 。目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有很多,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没有必要硬抗 。临床数据也显示:尽管各路变异株持续突变,但抗病毒药物仍有效,早应用可明显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 。
专家最后提醒:进入9月又是一年“流感季”,流感叠加新冠致死率会明显增加 。建议老人、孩子、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实现60-70%的流感保护力 ,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