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蔬菜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我州蔬菜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带动46.28万户175.82万人户均增收8813元
我州蔬菜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文章图片
群众在长顺茭白种植基地劳作本报采访人员徐朦摄
我州蔬菜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文章图片
福泉市陆坪镇罗贝村白菜丰收吴儒波摄
我州蔬菜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文章图片
都匀摆茶蔬菜科研基地本报采访人员李庆红摄
本报讯采访人员从州农业农村局获悉 , 2022年我州蔬菜产业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方面表现不俗 , 全州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16万亩(次) , 产量621万吨 , 产值200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1.3%、10.97%、15.18% , 分别占全州目标任务的105.4%、109.9%、111% , 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 产业带动46.28万户175.82万人增收 , 户均增收8813元 。 其中 , 带动脱贫户5.4万户20.03万人 , 人均增收2310元 , 蔬菜产业助推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成效显著 。
去年 , 我州将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 , 围绕“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规模”的基本思路 , 全力抓好优势单品种植、规模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产销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 , 蔬菜产业实现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 全州新引进省外蔬菜企业、客商28家 , 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 带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 , 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59个 , 面积达8万亩 。 如荔波县引进的福建金原丰农业发展(宁德屏南县)有限公司在佳荣镇新建蔬菜种植基地1820亩 , 罗甸县引进的湖南新概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县发展蜜本南瓜种植5万亩 。 通过配套完善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 集成推广山地农机具等现代化生产设施 , 提高基地现代化生产水平 。 如荔波县玉屏街道水捞蔬菜园区新增自动化育苗机及山地农机15台 , 龙里县湾滩河蔬菜园区新增40余亩大棚 , 平塘县者密镇四寨坝区新建恒温育苗大棚500平方、育苗设备5台(套)、农机具11台等 。 全州新增省级蔬菜龙头企业2家 , 福泉市贵州润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列入全省10个重点培育企业之一 。
全州深入开展“三品一标”行动 , 共引进茄子、辣椒及瓜豆类蔬菜新品种300余个 。 其中 , 以罗甸为代表的低海拔区域引进118个蔬菜品种开展试验种植 , 初步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20余个;以都匀、龙里为代表的中高海拔区域引进蔬菜品种60余个 , 通过州级专家试验站在摆茶基地开展新品种展示试验 , 初步筛选出综合性优良的辣椒品种14个 , 大力推进蔬菜良种良法配套和品种更新换代 。 全州改扩建育苗中心5个 , 新扩建蔬菜大棚13.63万平方米 , 建成育苗中心(基地)62个 , 年集约化育苗能力达到7亿株 。 在规模以上基地鼓励增施有机肥 , 推广水旱轮作模式 , 优化生产耕作方式 , 带动品质提升 。 如罗甸县推广“辣椒套作春白菜—水稻—菜薹”“水稻—西蓝花”等“菜—稻—菜”“稻—菜”模式种植 , 平塘县六硐坝区采取洋芋—水稻—茄子轮作种植模式 , 有效降低了农药施用量 , 提高产品品质 。 我州加强州级公用品牌“绿博黔南”的宣传引导和市场培育力度 , 指导企业使用“绿博黔南”包装外销 , 在蔬菜园区和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大力推广开厢覆膜机、精良播种机、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321”高效栽培模式 , 提升机械化、智能化、生态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 全州规模化基地新增农机具35台(套)、改扩建机耕道16.73公里 , 推广“321”高效栽培模式达17.8万亩 , 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发展到40.7万亩 , 累计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化蔬菜基地30个 , 面积2.7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