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大考遇上“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该如何做

春运大考遇上“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该如何做
文章图片
1月8日起 , 我国正式开始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 。 当天 , 正是春运开始的第二天 。 春运首日 , 全国共发送旅客3473.6万人次 , 环比增长11.1% , 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 。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 过去3年 , 因为疫情 , 不少群众一直没有回乡过年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初步分析研判 , 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 , 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 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
与超20亿人次的客流量并行的是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 。 1月8日起 ,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 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 , 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 , 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
在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 , 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后 , 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 , 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 米峰强调 , 实施“乙类乙管” , 不是放开不管 , 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 ,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
春运期间 , 农村地区可能迎来重症高峰
1月7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以下简称“第十版防控方案”)发布 。 第十版防控方案指出 ,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相对薄弱 , 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 在春运之前 , 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已经迎来了感染高峰 。 根据这个趋势来看 , 春运期间有可能迎来这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急诊和重症的发病高峰 。
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 , 交通不够便利 , 为了保证这些地区的重症感染者得到及时的转运救治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农村地区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的力量 , 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要配备一辆救护车 , 纳入各个县域的120急救系统统一调度 。
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表示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有专人负责转诊衔接 , 简化重症患者转诊流程 , 完善转诊绿色通道 。 对于高龄合并慢阻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感染者 , 第一时间要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 可以直接转到三级医院 , 不一定要层层转诊 。
聂春雷表示 , 农村地区“关口前移”的核心是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 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 , 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两次 , 及时发现问题 , 及时处置 。
春运大考遇上“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该如何做】此外 , 还要加强对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 , 对可能出现的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 , 要及时识别 , 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 。
聚焦XBB的输入风险和城市污水病毒监测
1月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 ,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 和新冠病毒原始株、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公布的关切变异株以及奥密克戎早期进化分支相比 , XBB进化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 , 这也导致了XBB毒株在美国等国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
截至2023年1月7日 , 全球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了XBB.1.5 。 美国疾控中心预测 , 未来几周之内 , XBB.1.5有可能会取代当前流行的BQ.1和BQ.1.1 , 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