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在农村 , 老人常说“土狗养十年 , 必定长成精” , 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 , “土狗”不土不笨 , 它们是狼的后代 , 聪明又通人性 , 有着悠久的历史 , 曾被称为“中国国犬” , 现在却面临消亡的命运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在中国农村 , 绝大多数人肯定见过这样一种狗 , 它们肩高约40-55厘米 , 体重约20-25公斤 , 与狼的外形非常相似 , 嘴短、额平 , 毛色多为黄、白、黑或混色 。
这类被人称呼为“土狗”的狗(南方有些地方叫“草狗” , 北方则叫“柴狗”) , 正式名称其实是叫中华田园犬 。
据科学家研究调查表明 , 和世界上其他家犬一样 , 中华田园犬也是从东亚狼进化而来的 。
大约在1.5万年前 , 东亚地区的原始人已经学会使用火来烹制熟食 。 一些狼偶尔吃到人类煮熟过的骨头残渣 , 便产生了接近人类的兴趣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从此 , 东亚狼走入人类的家庭 , 逐渐成为人类忠实的动物伴侣 。
在中国 , 中华田园犬分布地域尤为广泛 , 从南到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 虽然我们看到的“土狗”形态肤色各异 , 但总结起来也就主要有三大品系:
1、北方品系:毛色一般以杂色为主 , 塌耳、长毛大卷尾 , 体型较大偏凶猛 , 常见的诸如藏獒犬 。
2、江浙品系:耳朵大长且直立 , 嘴尖四肢修长 , 腹部毛发以白色居中 , 毛中长且贴身细密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3、两广品系:耳朵小而直立 , 舌头多是花色或者黑色 , 身子粗壮 , 基本以纯毛为主 , 可用于打猎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除了在农村随处可见 , 我们在历史上也能找到有关中华田园犬的记录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相传秦始皇在一统中原的过程中 , 始终牵着一条大黄狗 。 也就是这种狗 , 曾令秦朝丞相李斯临行刑时哀叹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 , 上蔡 , 东门逐狡兔 , 岂可得乎!” 。
另外 , 在苏东坡的诗词中 ,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 , 右擎苍”——这个“黄”指的正是用于行猎时的大黄狗 。
狗作为人类第一种成功驯养的动物 , 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 在中国更是位列六畜之一(猪、牛、羊、马、鸡、犬)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甚至在中国农村 , 还流传着“土狗养十年 , 必定长成精”的说法 , 说的便是土狗的通人性 。
中华田园犬 , 究竟有多聪明懂事?
它从不偷吃 , 面对主人递过来的食物 , 就算馋到流口水也不会抢夺 。 只有食物掉落在地上 , 才觉得这应该是自己可以吃的 。
它随时随地保护着主人 , 如果主人在别人家做客就在门口等着 , 就算浑身被雨点打湿也不会离开 。 直到主人准备回家才挪动位置 , 然后摇着尾巴带主人一起回家 。
甚至在危险来临时 , 它还能救主人一命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 王友琼老太太被困地下 , 她养的两条狗一直舔着她的嘴唇和手 , 看到有人经过就拼命大叫 , 最终在被埋8天8夜后成功获救 。 这两条中华田园犬“前进”和“乖乖”的忠义之举 , 一经报道就感动了全中国 。
“土狗”陪伴中华民族数千年,曾被称“国犬”,却濒临消失丨学史
文章图片
前面说到“土狗”是狼的后代 , 那为何我们在它身上见不到狼性的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