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英|辗转就医十几年才确诊,这种罕见病误诊率很高( 二 )


01
诊断:通过基因检测或者病理检查精准诊断
“应对罕见病 ,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详细了解病史 。 医生一定要认真、仔细听病人诉说他的整个病史、病程 。 且要给病人做详细的体检 。 ”吴志英主任介绍 , “就像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病人 , 之所以会被误诊为肌营养不良 , 因为两者都属于神经系统罕见病 , 两者都会出现肢体无力和近端肌肉萎缩 , 甚至连腓肠肌假肥大都很像 。 但实际上 , 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肌营养不良症还是有差别的 。 首先 , 两者的起病年龄、肌肉萎缩的分布、肌肉假肥大的程度不一样;其次 , 两者一个是神经源性疾病 , 一个是肌源性疾病 , 因此在肌电图、肌肉活检、肌酶等辅助检查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 ”
不管对哪种罕见病 , 最主要的还是做好精准诊断 , 一定要诊断明确 , 可使用基因检测或病理检查等精准手段 。 一旦患者处于未确诊的状态或者未诊断的状态 , 就有可能存在误诊 。
02
治疗:选择罕见病多学科管理团队
目前全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罕见病多学科管理团队 , 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罕见病团队 , 能够更系统化地进行诊疗 。 吴志英主任表示 , “因为罕见病往往累及人体多系统 , 病情复杂 。 比如说这个病是以神经系统为主 , 但是还会累及到肝脏、肾脏、骨关节、呼吸系统 , 甚至是累及到营养 , 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 , 几个科室的医生共同诊治病人 , 更科学更高效 。 ”
浙大二院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重点收治各类罕见神经遗传病 , 与医学遗传学实验室/神经病学研究中心紧密结合 , 建立系统规范的罕见病基因检测体系和分子诊断平台 , 全面贯彻“精准诊治”理念 , 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准诊断 ,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长期随访计划 , 患者可以在专家门诊或专病门诊定期随访 。 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 , 不仅极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 , 让患者减少就医的奔波和痛苦 , 还可以帮助医生研究一些罕见病的发病机制 , 进一步寻找治疗靶点 , 有助于早日攻克罕见病 。
03
预防:优生优育 , 做好产前检查和干预
SMA是一种隐性遗传的疾病 , 因此 , 患者的父母通常为无症状的致病突变携带者 , 双方家族中也常常没有类似疾病的家属 。 人群中约40-60人中就有一人为该病的致病突变携带者 , 当两名携带者共同生育后代时 , 将有1/4的几率将各自携带的突变基因传至下一代 , 从而产生SMA患儿 。 SMA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是1/6000-1/10000 , 是导致婴儿死亡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 。
吴志英主任表示 , 表示 , “虽然SMA是一种遗传病 , 但携带者和患者都是可以结婚生育的 , 不过需要做好产前检查 , 必要时可进行遗传干预 。 比如 , 如果一位患者和携带者结婚后想要孩子 , 后代为SMA的几率将高达50% , 这时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 , 挑出健康的胚胎植入 , 避免生出患有SMA的宝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