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技术一出,“贴瓷砖不留缝后果很严重”将成为过去式?

瓷砖铺贴留不留缝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 。
在我们的常规印象里 , 那些家里瓷砖不留缝的 , 最后都会变成灾难现场 。 甚至有网友发帖控诉其装修血泪史:现在流的泪 , 都是当初贴砖不留缝时脑子进的水!
为什么贴瓷砖一定要留缝?
很多人会告诉你 , 最大的原因是材料本身都会有热胀冷缩的情况 , 留缝是为了避免瓷砖受热膨胀后相互挤压 , 导致使用后期出现空鼓、变形、翘起、开裂等问题 。
此技术一出,“贴瓷砖不留缝后果很严重”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大多数瓷砖生产工艺还是相对粗糙 , 虽然都能符合验收国标 ,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 无法保证每片砖的角线都整齐划一 。 因为存在平整度不高、吸水率不低、热膨胀系数等问题 , 留缝的作用就是为这些不够优越的性能提供遮盖弥补的空间 。
而且 , 铺贴时候人工操作的失误极难避免 , 过程中还涉及到施工手法、粘结材料等多个不确定的因素 , 留缝也能更好地减少施工误差带来的影响 , 以及给后期返工和换砖带来便利 。
综合以上种种 , 证明装修铺贴瓷砖时缝一定要留够 。
有留缝派当然就会有无缝派 。
今年七夕 , 有个瓷砖品牌推出了一部奇幻微电影——《爱情修补公司》 , 刷爆全网 , 以“密缝铺贴 , 让家不留缝 , 只留爱”的宣传标语推广自家的密缝铺贴技术 。 据了解 , 前段时间该技术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地区上市推行 。
你一定非常困惑 , 刚刚才讨论过瓷砖铺贴留缝的种种必要性 , 这个品牌却高呼着瓷砖铺贴不留缝 , 到底靠不靠谱?
此技术一出,“贴瓷砖不留缝后果很严重”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图片
我们做一个假设 , 如果以上导致瓷砖空鼓、变形、翘起、开裂的种种因素 , 都可以通过工艺和技术可以解决 , 那瓷砖的密缝铺贴是否就变得合理呢?
针对这一点 , 笔者整理出了瓷砖密缝铺贴需要攻克的几个技术难点 。
第一关:平整度
此技术一出,“贴瓷砖不留缝后果很严重”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图片
此技术一出,“贴瓷砖不留缝后果很严重”将成为过去式?】瓷砖的平整度是整块瓷砖中心弯曲度和翘曲度的总称 , 代表了该瓷砖产品表面的水平程度 。 瓷砖产品由于高温烧成 , 即使是优等品也无法避免有轻微变形 , 国标对变形(边弯曲度)的规定为:瓷质抛光砖±0.2%(最大偏差≤2.0mm);其他瓷质砖为±0.5%;彩釉砖为±0.5%;釉面砖为+0.5%-0.3% 。 但是如果偏差在2.0mm的产品进行密缝铺贴 , 会成倍地放大该缺陷 , 所以瓷砖平整度必须极大程度高于国家标准 , 才能呈现出好的装饰效果 。
第二关:尺寸误差
大部分人都以为 , 同一型号的瓷砖就是同一大小 , 其实不然 。 如果把瓷砖比喻成一个长方体 , 其“长宽高”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 在高精仪器下 , 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块砖 。 普通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标准是:10块同型号砖中最大误差不能超过0.5% , 10块同型号砖误差的平均值不能超过0.3% 。 国标对尺寸误差的规定因吸水率不同而不同 , 例如抛光砖的砖边长误差是≤2.0mm 。 尺寸不标准的瓷砖采用不留缝的铺贴 , 后果就是对缝都无法形成直线 , 严重影响美观 。 如果说密缝铺贴瓷砖的尺寸误差要的控制在0.2mm以内 , 也就相当于比国家标准再严格十倍 。
第三关:砖体膨胀
我们所谓的起鼓 , 就是因为膨胀所致 , 上文也提到留缝铺贴最主要就是为热胀冷缩留下空间 。 而导致瓷砖膨胀的原因有两个 , 一是吸水膨胀(现在的瓷质砖吸水率都是≦0.5%) , 二受热膨胀(陶瓷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对较小) 。 也就是说想避免瓷砖出现膨胀现象 , 就要从降低吸水率和膨胀系数两个方面去实现突破 。 目前 , 很多企业正孜孜不倦地研发“零吸水”瓷砖(吸水率≦0.1%) , 如果瓷砖基本能实现不吸水 , 自然也就不会存在吸水膨胀的现象;同样的道理 , 如果可以更大程度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 就能像高铁的铁轨一样 , 就算膨胀面积累加也不需留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