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
文章图片
人结核肉芽肿组织、兔结核肉芽肿组织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
文章图片
1.建立人类肉芽肿中蛋白质表达空间解析图
作者使用来自多个个体的肺样本以及来自同一肺不同分化阶段的肉芽肿 , 根据组织学将这些病变分为固体肉芽肿、干酪样肉芽肿和空洞性肉芽肿 , 并通过空间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 。 首先使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LCM)分别提取出实性肉芽肿活性组织 , 干酪样肉芽肿和空腔肉芽肿的活性组织 , 以及干酪样肉芽肿和空腔肉芽肿的坏死组织 , 然后采用Labelfree方法对这5种样本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 , 共鉴定到4406个蛋白 , 并以此建立了人类肉芽肿中蛋白质表达的空间解析图 。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
文章图片
图1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肉芽肿蛋白表达图谱
2.筛选不同肉芽肿样本中的差异蛋白
作者通过分析肉芽肿的蛋白质组学数据 , 发现肉芽肿内部的变异远远多于肉芽肿亚型之间的变异 。 PCA分析及聚类结果表明 , 无论肉芽肿切除的病变类型如何 , 其活性区域都聚集在一起 , 坏死区域同样如此 。 接着作者对得到的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 , 发现具有显著差异的功能蛋白主要参与炎症和抗微生物过程 。 值得注意的是 , 参与产生促炎二十烷类的蛋白质在坏死区域中也更丰富 。 此外 , 代谢花生四烯酸(AA)的蛋白质 , 包括ALOX5,ALOX5AP和LTA4H , 在坏死组织区域中显著富集 。 这些结果表明AA的产物、结核感染期间炎症的关键介质二十烷类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
文章图片
图2不同肉芽肿样本中差异蛋白的分布情况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3.空间代谢组学检测肉芽肿AA
作者使用免疫组化(IHC)和共聚焦显微镜来定位多个参与含AA溶血磷脂生产的磷脂酶 , 发现大多数在整个肉芽肿中弥漫性表达 。 虽然生物合成酶的存在表明它们的最终产物可能会积累 , 但酶的丰度和其产物可能并不相关 。 因此作者使用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直接测量AA的丰度 , 对人类活性、干酪性和空洞性肉芽肿中的AA和AA前体进行了成像 , 发现它们的丰度模式与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确定的代谢AA的蛋白质表达一致 。 结果表明 , 正常肺组织中很少检测到AA , 但整个肉芽肿中都有AA合成 , 且在坏死组织边缘富集 。 此外 , 兔活性组织和坏死组织的空间代谢成像显示了与人类肉芽肿相似的AA分布模式 。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
文章图片
图3空间代谢组学检测肉芽肿中AA丰度
4.探究肉芽肿病灶区促炎反应
研究表明AA可以进入促炎或抗炎通路 。 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是代谢AA的蛋白质 , 作为一种促炎二十烷类 , 其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 且与TNF-α的产生有关 。 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 , LTA4H在坏死组织区域显著富集 。 IHC结果显示 , 空洞肉芽肿病变组织和干酪肉芽肿病变组织边缘有较多的LTA4H , 而在实性肉芽肿中几乎没有LTA4H 。 此外 , TNF-α在实体肉芽肿中含量相对较低 , 但在干酪性肉芽肿和空洞样肉芽肿的坏死边缘含量较高 。 值得注意的是 , IHC的结果表明TNF-α与LTA4H具有相似的分布 , 共定位约为85.3% 。 同样的结果在兔子的实性和干酪性病变样本中得到了重现 。 这些结果说明空间LTA4H介导的促炎反应与TNF-α的产生有关 。
哈佛大学团队通过空间多组学技术揭示人类结核肉芽肿中的炎症信号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