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冠的免疫球蛋白还没上市,遭疯抢的是什么?

继连花清瘟、进口抗病毒药物、蒙脱石散等药物后 , 连日来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正在成为新冠大流行中被抢购的又一目标 。 据媒体报道 , 其价格已从正常的几百元一支上涨到超过两千元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 被简称“静丙”或者“丙种球蛋白” , 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儿童川崎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1月4日 , 一位儿科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 “现在川崎病患者 , 找不到免疫球蛋白了 。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疾病 , 在发病后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
一位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科医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 , “目前国际上没有任何关于(被疯抢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治疗新冠感染者的循证医学证据 。 所以我们是不推荐使用的 。 ”
1月5日 , 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 ,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 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 不过 , 此免疫球蛋白并非人们目前购买到的普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
针对新冠的免疫球蛋白还没上市,遭疯抢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免疫球蛋白图/视觉中国
被疯抢的丙种球蛋白并非针对新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徐培红等人2020年发表的论文《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指出 , 在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上 , 人免疫球蛋白占比14.53% , 其它血液制品类药物还包括人血白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免疫物质 。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A、IgG、IgM等多种亚类 , 作为药用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 。
丙种球蛋白临床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 , 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在治疗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抗体缺乏病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时 , 静丙可通过提供被动免疫 , 亦即提供足够浓度的抗体抵抗多种病原体 , 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
“丙种球蛋白我们在临床治疗新冠患者中很少用 , 只是在治疗儿科的一类疾病 , 叫多系统炎症综合症(MIS-C)的时候 , 这种药物是有临床数据支持、而且是被纳入相应指南的 。 ”北美华人医师联盟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高磊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
在2022年3月发布的第九版和刚刚更新的第十版诊疗方案中 , 新冠的“抗病毒治疗”都包括了五种疗法:抗病毒药物、单克隆抗体、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
在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方面 , 两版方案均写道: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 第十版诊疗方案中写道:使用剂量为轻型100mg/kg、中型200mg/kg、重型400mg/kg , 静脉输注 ,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 次日可再次输注 , 总次数不超过5次 。
“目前大家抢购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并不是新冠患者特异性治疗药物;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才是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李梦指出 。 除了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 还有很多免疫球蛋白是特异性的 , 比如 ,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 。 也就是说 ,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只是“静丙”中的一种 。
2021年9月初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宣布 , 集团血液制品板块企业天坛生物研制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 开展临床试验 。 天坛生物方面表示 ,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为治疗用生物制品一类新药 , 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 。 换句话说 ,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对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进行提纯 , 制作出含有康复者抗体的球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