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文章图片
南繁育种基地种植的玉米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文章图片
李登海团队记录选育玉米数据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文章图片
李登海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
在育种界 , 创造一次全国纪录已非常不容易了 , 但他竟然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
他 , 就是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 , 与袁隆平并称农业界的“南袁北李” 。
世界玉米栽培史上 , 有档案记载的有两个人 。 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 , 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保持者 。 另一个就是我国的李登海 , 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保持者 。
74岁 , 本该在家颐养天年 , 可闲不住的李登海又给自己定下新目标 , 并一直在山东、海南两地奔波 。 他想选育出更加抗倒伏、抗病、高产的优质玉米品种 。
“开创中国玉米高产之路 ,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我会不断跋涉 , 不断进取 。 ”三亚崖州南繁育种基地里 , 正在指导科研人员玉米授粉的李登海说 , 目前 , 我国玉米亩产量已经超过1600公斤 , 力争用八到十年 , 实现亩产突破2000公斤大关 。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采访人员利声富文/图
1
一心钻研玉米
43个春节守在海南田间
春节将至 , 南来北往人群中 , 许多人正回家 , 准备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 。 但李登海却选择“逆行” , 1月4日 , 他离开家乡山东 , 坐上了来三亚的航班 。
“这么多年 , 早就习惯了 。 ”李登海说 。 每年春节前后 , 是玉米授粉最佳时节 , 一刻也离不开 。
1978年来海南搞南繁育种 , 今年 , 将是李登海在海南田间的第43个春节 。
让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张明打心底佩服的是 , 74岁的李登海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每天下地 , 带领年轻玉米科研人员授粉 , 观察籽粒长势 。
1月5日 , 在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 , 他给与会者作了题为《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杂交玉米高产品种选育》的演讲 。 回到育种基地 , 他又到地里走了一圈才回宿舍休息 。 这次大会上 , 与会专家提出种植密度是限制我国玉米增产主要障碍 , 限制种植密度的瓶颈是株高、耐密性和株叶型等 , 迫切需要新技术参与突破 。
作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有独到见解 。 “在推动新型产品研发方面 , 加强营养功能型、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等新型产品研发 。 ”李登海说 , 种业发展需要品种研发、种子加工、营销推广等环节的共同推动 , 不断健全种子推广、销售和服务体系 。
回顾李登海的一生 , 其实只做了一件事:种玉米、选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种 。
2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只有初中文化
却敢于挑战世界难题
与其他育种专家相比 , 李登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 因此 , 他也被称为“农民育种家” 。
“1966年初中毕业后 , 我就回家务农了 。 ”但心怀大志的李登海并没有满足于安安分分当农民 。 当时 , 山东莱阳农业学校的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 , 他围着技术员问这问那 , 直到弄明白为止 。
对于李登海的玉米育种生涯来说 , 1972年是个分水岭 。 这一年 , 他作为农科积极分子被派到山东掖县种子站学习 。
“不会吧 , 差这么多?”在那次学习上 , 第一次接触杂交玉米的李登海从一份报告上看到 , 美国一名农民创造了当年玉米亩产1250公斤 。 毕竟 , 山东地区当时的玉米亩产量只有100至200公斤 。